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暨彭明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
时间:2024.05.09

5月4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暨彭明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彭明先生的弟子、彭明先生的长子彭朴和次子彭跃等参加本次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彭明先生长子、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彭朴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齐鹏飞主持会议开幕式。

郑水泉表示,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也是彭明先生诞辰10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大家齐聚一堂,共话五四运动研究和彭明先生生平事迹,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探讨五四运动,学习和弘扬彭明先生治学报国的崇高追求、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教育家精神,既是学习和弘扬五四精神,也是学习和弘扬老一辈“五四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融入人大的红色传统之中,持续推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耿云志回顾了与彭明先生的共事时光,并探讨了彭明先生的治学经验、方法与辉煌成果。他表示,彭明先生的《五四运动史》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成果,为青年学者树立了研究的典范。这部著作将以其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视角,对学术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谈及五四运动的研究时,耿云志表示,必须以严谨的态度,认真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经验,明确前进的方向。研究应深入细致,不应满足于重复陈词滥调或堆砌时髦词汇,才能真正领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实质,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杨光斌表示,彭明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功底扎实,视野开阔,许多学术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对人大政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人大政治学理论(原中外政治思想)专业博土点的开创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也将学习传承好彭明先生的治史态度、治学精神和为人品格,坚持和发扬彭明先生的学术思想,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历史政治学研究人才,打造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杨凤城从“为学”和“为人”两方面追忆彭明先生的治学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为学方面,彭明先生治学严谨,授课时史料信手拈来,他的《五四运动史》是五四运动研究的里程碑之一。在为人方面,彭明先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忠厚长者。杨凤城教授指出,彭明先生是人大党史系的元老,对党史系和党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全体师生对彭明先生怀有崇高的敬意,立志学习、继承他治学严谨的精神,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在彭明先生这一代人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

彭朴结合自己整理彭明先生日记的经历回忆了彭明先生的五四运动研究和治史历程。他提到,彭明先生经常以史学研究“孤证不立”的原则教导学生,并在教材和讲话中多次引用和强调“先求实,再求是”。从彭明先生遗存的日记中,他看到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辉煌历程,感悟了五四运动的深远意义。最后,他谈到,彭明先生的学生多已成才并在学术界颇有建树,可谓“桃李满天下”,继往开来,后继有人。

齐鹏飞主持。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虞和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哲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河南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翁有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续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景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双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皓、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欧阳军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邹小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广生围绕“五四运动的意义”以及彭明先生的学术成就等作主旨发言。吴景平、王续添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主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张晓京在总结中表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辉煌历史正是由诸如彭明先生等无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孜孜不倦追求学术真理、以赤诚之心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大先生”们共同铸就的。我们纪念五四运动,深化五四运动史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更是以历史为镜,激励和引导当代青年学生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奋发向前,不负韶华。她表示,育新人,需要强师资。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学者甘坐“冷板凳”、不惧吃“冷猪肉”,耐得住寂寞,实事求是做真学问的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新一代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将老一辈学者留下来的宝贵的学风、教风、师风传承下去。

编辑:闻家齐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