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CFOS)共同主办的2015年第二期组织经济学Seminar在明德主楼734会议室召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心理学系的武海丽博士报告了关于“情绪、文化与金融决策”方面的研究。
武海丽博士首先介绍了情绪金融学的现实背景,金融资产的存在本身是虚拟的,当前价值是由未来想象的价值决定的。金融资产投资的过程不可避免会激发各种情绪。然后,她比较了情绪金融学与传统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考察什么是应该做的,经济人是否按照此规范做到了,而这种思维模式其实是假设了一个无所不知的先见之明。经济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可以和未来不确定的奖赏和损失建立起一种情绪上比较舒适的互动关系,情绪金融学最基本的概念是: 当投资人买、卖或是持续持有金融资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成是建立了一个持续的无意识的矛盾实体关系。 最简单实体关系的形式是心理学上所提到的“可以说服人的故事”。此次讲座丰富了对金融市场中文化传统对中西方投资人金融决策影响的研究,对研究公司金融的学者和学生具有较多的启发性。
本次Seminar由CFOS执行主任、经济学院杨其静教授主持,经济学院时文东博士、宋扬博士、财政金融学院张静副教授,还有企业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其它院系的学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将心理学中情绪理论引入投资决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以及情绪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联系和区别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是2015年CFOS举办的第四次seminar,此后还会有多次活动,具体活动信息发布在官方网站上(http://CFOS.ruc.edu.cn)。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