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13日,“理雅各:传教士汉学的起源”(James Legge: Mission to China and the Origin of Sinology)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英国爱丁堡举行,该会议由爱丁堡大学世界基督教研究中心与苏格兰孔子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理雅各关于中国经典的翻译和研究展开讨论。
作为本次会议的两位主讲嘉宾之一,杨慧林教授做了首场主旨演讲,题为The Translator’s Identity and Its Paradox: James Legge and Gu Hongming(译者的身份及其悖论——理雅各与辜鸿铭)。他以理雅各和清末民初文化保守派代表辜鸿铭的《论语》译本为例,分析了两位译者截然不同的“以意逆志”和释经原则,并特别引入德国神学家艾柏林的“对极性结构”(polarities)、法国哲学家于连的“间距关系”(écart)等概念工具,用以对应并解释中国思想和汉语构词中的“相生”特性及其对西方思想的可能启发。
除与会学者之外,阿伯丁大学副校长Iain Torrance教授、爱丁堡大学神学院原院长Hurtado教授、爱丁堡大学神学院原院长Jay Brown教授等,以及理雅各本人的长孙Christopher Legge等多位神学家也来参加了此次演讲。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