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学校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副校长伊志宏、洪大用出席会议,校长助理、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处长黎玖高,校长助理、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郭洪林,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郑水泉,以及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杜鹏、发展规划处处长王轶、教务处处长龙永红、人事处处长刘凤良、学生工作部(处)部长宋大我、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小虎、国际交流处处长张晓京、财务处处长顾涛、研究生院副院长宋远方、科研处副处长牟锋、校团委副书记李健希等部门领导以及苏州校区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伊志宏副校长主持。
苏州校区党委书记、国际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朱信凯首先汇报了苏州校区的基本情况。他从基层党建工作、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学生事务管理、招生就业、国际交流、社会服务、后勤服务与保障、管理工作十个方面向管委会汇报了2014—2015学年苏州校区的工作进展情况,就当前正在顺利开展的几项工作和需要学校各部门给予支持的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就迎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和筹备中法学院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等议题提请管委会讨论。
随后,围绕相关工作议题,学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从支持和促进苏州校区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洪大用副校长对苏州校区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强调和部署。他表示,苏州校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在中外双方课程设置的统筹协调等方面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做法,可以在学校本部的国际人才交流工作中进行推广。
张建明常务副书记在讲话中表示,苏州校区多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成功打造了品牌,形成了一定影响。张建明常务副书记指出,苏州校区新任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较强,在理顺校区工作、整合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校区呈现出很多新的积极的变化,他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中外合作办学、自主办学、延伸办学三种模式在苏州校区共存,不仅在校区层面,也要从学校层面加强办学模式的整体协调。张建明常务副书记对苏州校区工作提出四点希望:一是继续巩固领导班子团结的良好局面,将班子团结作为校区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则;二是在发展理念上取得一致,集中力量做好校区工作;三是坚持以教学和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四是紧密结合苏州地方实际,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他还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异地办学模式下资源共享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陈雨露校长在讲话中对苏州校区的工作汇报给予了高度评价。陈雨露校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设立苏州校区的指导思想一是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服务于学校提升国际性、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的整体战略。苏州校区在过去一年中,坚定贯彻和落实学校这一指导思想,既通过加强同地方的交流合作、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树立了口碑,又在进一步加强教学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中与法方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在推动校区内部精细化科学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陈雨露校长对苏州校区新任领导班子的工作成绩以及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给予了充分认可。
陈雨露校长指出,要进一步将苏州校区的品牌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紧密结合起来。陈雨露校长强调,一要本着提升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苏州校区的内外部关系;二要切实加强专业建设,促进苏州校区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三要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强化学校对苏州校区课程,特别是公共课程统筹协调机制;四要抓准机遇,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等研究院,将其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雨露校长表示,相关方面通过此次会议达成了共识,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形成助推苏州校区发展的合力。
会后,靳诺书记看望并慰问了参加会议的苏州校区中层以上干部,并与大家座谈交流。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