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学科座谈会在国学馆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刘伟校长指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是国学院当前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以国学解决理念问题、以古典学解决学科问题,应成为国学院解决问题的路径之一。“国学”讲求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整体性,与近代中国在西方学科分类思想影响下建立起来的现代学科体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国学”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其独特优势,国学院应继承发展国学教育理念,同时通过发展古典学学科来解决国学院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古典学学科的建设与规划要突出自身特色,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扎扎实实地开拓学科建设新局面。
国学院院长杨慧林主持座谈会。
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乌云毕力格介绍了古典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他表示,经过十余年发展,各高校国学课程体系日趋丰富和成熟。当前,学科归属和学位授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国学”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学科,而“古典学”在国际学术界则始终是备受重视的、独立的学科,因此建设发展古典学学科是一个解决学科归属和学位授予问题的可行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卓新华,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刘迎胜,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彭小渝,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朱冠明,文学院教授徐正英,国学院教授索罗宁,文学院教授雷立柏、龙国富、彭磊等先后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诸葛忆兵、副院长梁涛、教授袁济喜,发展规划处处长王轶,以及学校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事处、招生就业处、国际交流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