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为促进金融风险管理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更快地融入新的学习生活,国际学院在举行了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教育活动。活动由苏州校区研究生部主任张伟主持,国际学院副院长张晨,国际学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部执行主任胡德宝出席了活动。
针对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入学教育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举行,分别是“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专业博士生学习、科研工作会议”和“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在上午召开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博士生学习、科研工作会议上,张晨首先对博士生表示了祝贺和欢迎,随后他介绍了学校和校区的基本情况,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色,并对同学们在学习和科研方面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张伟对苏州校区博士生项目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介绍了研究生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并对博士生驻校研究、助教助研、红黄绿灯等重要管理制度做了详细说明。张伟要求脱产的同学能够做好驻校研究,在职的同学能够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科研的关系,并祝愿同学们学有所成。胡德宝详细介绍了博士生培养全流程管理的相关情况,对博士生培养的各个关键环节做了重点说明,并对同学们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对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开展给出了系统有效的建议。
在下午进行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上,张晨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了欢迎。随后他着重介绍了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他表示金融学专业是人民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苏州校区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具有较高的办学起点,在陈忠阳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呈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蓬勃发展的态势,过去几年所取得成绩,特别是首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理想,充分证明了项目培养模式是成功的,办学成果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张晨勉励同学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夯实专业基础,在不断突破中获得成长。张伟介绍了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专业硕士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和特点,着重强调了自主性研究型学习的重要作用,他希望同学们尽快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另外,他要求同学们要严格遵守学校各类规章制度,通读研究生手册,并重点强调了学习纪律、学生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胡德宝对学科的课程设置与运行、双导师制度、兴趣小组、实习就业等方面内容做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对金融风险管理专业三阶段培养模式进行了说明。
国际学院教师贺学强、潘复琴,2016级金融学(风险管理方向)全体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后,各班班主任主持召开了首次班会。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