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1日,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组织了一场公开讲座,题为“中国艺术对古董的钟爱”。演讲者是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的东方艺术研究专家罗海伦(Helen Loveday),日内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东方艺术博物馆研究员鲍尔。
罗海伦通过12世纪宋代徽宗皇帝(1082-1135)的收藏这一具体例子,说明了古物在中国艺术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她首先介绍了宋代的历史性进步,如对古典的反思、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理性的好奇心、印刷术的发展等。宋代还出现了一门新学科,即金石学,专门对艺术品上的文字进行解读研究,因为这些文字是最可靠的信息,是跟过去最直接、最可信的联系。宋代开始挖掘陵墓,到处寻找青铜品,搜集了大量的鼎、觚、爵等古董。这些物品是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其政权的合法性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宋徽宗收藏了73877章书、1220件书法、6397件绘画、840件青铜品,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藏之一,只有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1711-1799)的收藏品数量可以与之相媲美。随后,罗海伦向大家介绍了这些收藏品的踪迹。
现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讲座。观众们向演讲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方鼎与圆鼎有什么区别,当年有没有伪造品,皇家收藏当时是否为他人展出,这些古董有什么具体的功用等等,演讲者一一为观众们作出解答。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