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作为我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35岁以下青年师生党员共有8025名,占全校党员总数69.1%。如何抓紧抓实青年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铸魂”“立规”“扎根”三管齐下,着力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青年的蓬勃生长需要正确的价值引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教育意义重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主讲的“做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共产主义者”获评北京高校“两学一做”专题精品党课一等奖。针对青年群体“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探索开展“互联网+思政课”,打造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开发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最严党纪”等微党课,把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
党组织生活的熔炉如何越烧越旺?中国人民大学下了一番苦功夫。学校专门制定印发《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意见》,对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作出细化规定。为确保制度落地,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结对联系255个青年党员支部,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青年党员交流理论和现实问题。校党委书记靳诺定点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联合党支部,经常参加他们的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通过指导支部开展工作,让大家明白组织生活是什么样、该怎么过。
借鉴高校大学生辩论赛的形式,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兼具思想性、趣味性、合作性的思辨组织生活。一些党支部以“发展学生党员,学习和品德哪个更重要”“加强党性修养,更在于理论学习还是实践锻炼”等为题开展辩论。今年,结合庆祝建校8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在筹划开展“寻根人大青年行——重走延安路”主题活动。
以青年党员为骨干,中国人民大学组织5000多名师生到全国300多个市县,开展“千人百村”“街巷中国”等社会调研,引导他们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青年师生党员撰写形成的《河北省白洋淀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时代机遇》等调研成果,为中央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实施“研究生支教团”“求是思源”“明德思源”等一系列计划,组织青年党员赴西部欠发达地区扶贫支教。支教团队结合当地需求,组织策划特色公益活动,募集公益资金60余万元,惠及上千名贫困学生。
基层挂职,埋头苦干。中国人民大学每年选拔几十名优秀青年教师党员,挂职锻炼。在实施“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国情教育计划”中,学校2016年组织11名海归教师党员带头参加挂职锻炼,引导青年党员在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用一流的业绩成就人生的精彩。
(原文刊于《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7日 04 版)
原文链接: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