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院系速递
“经学:知识与价值”学术会议召开
2010-07-21 23:45:37
6,768 次浏览
来源:
编辑:人大新闻网

7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经学研究所主办,题为“经学:知识与价值”的学术会议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两岸四地的四十多名学者济济一堂,谈经论道。

会议开幕式由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朴民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学院院长纪宝成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题为《重新认识华夏文明的主体》的报告。

在报告中,纪宝成校长认为,近几年来,中国兴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国学热”,这既是中国社会经过了数十年破坏传统的历程之后的反思与回归,也是中国人对“我们从何处来,我们该往何处去”问题的重新追问。

纪校长概括了国学院的办学思想,指出,人大国学院在积极提倡和开展西域历史语言文化研究的同时,始终致力于夯实传统国学研究的基础,光大传统国学研究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经学研究无疑是深化国学研究、开展国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关键性作用。纪校长强调,经学研究历经近百年断裂,今天重新开展,必将为华夏文明研究,为中国学术注入全新的活力。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是儒学,而儒学的核心是经学,要将国学研究推向深入,就必须重视经学的研究。李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经学对塑造华夏族群的思想价值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价值,正是有了经学的存在,华夏历史虽然历经王朝更迭,九鼎迁移,而政治制度的建构,社会改革的推动,始终有一个根本的价值标准,不管政制如何变化,都不离文明之大系。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先生追述了现代学术兴起对经学研究的瓦解过程,认为,一些经典被纳入现代学科之后,失去了经学精神,一些经典完全被排除在现代学科视野之外。而这些经书在历史上大多曾经对政治的改革、制度的建构、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但由于它们和现代学科基本上没有重合之处,以至于长期得不到研究。因此,必须提倡从中国学术的内在理路认识中国,解释中国,必须以经学的眼光看待经学,把经学还原为经学。

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成中英教授指出,从理论上看,在每一个遭遇价值失范,思想不一的时代,古典文明的存在,便成为时代最重要的明镜。通过对古典文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圣先贤是如何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中坚定地确立起人生价值,并由此重新激活我们的文明的精神,从而走向更好的未来,这就是真正的“文艺复兴”。

岳麓书院特聘教授姜广辉先生指出,经学是传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化的“根”和“魂”。以往的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缺乏“根”,即经学,而以往的经学史研究则缺乏“魂”,即价值和意义,要写出一部有“根”的哲学史、思想史,就必须先写出一部有“魂”的经学史。

经过两天精彩的报告与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对经学与哲学的关系,经学开展的方向等问题,以及一系列经学具体问题,在争论中激发出新的思想。会议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对本次会议的特色与成果进行了学术总结,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经学研究所所长杨庆中教授致闭幕词,就今后人大国学院如何开展经学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编辑:罗豫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