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品牌学术活动“国学论坛”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著名中青年文史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钱志熙教授为听众带来题为《解读陶渊明——他的寒士人生与诗歌创作》的精彩报告,与人大学子一起,共同领略陶渊明的诗境人生。
钱志熙教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报告的主题。首先,他从陶渊明所处的历史时代入手,佐以陶渊明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句、章、片断,分析、考证陶渊明特殊的“寒士”身份。钱教授指出,陶渊明的诗词是其生命境界的真实映像。陶渊明为人正直,却又性格孤寒,其出于下士和庶人之间的“寒士”身份使他游离于当时主流社会之外,虽有报国之心,却无施展才华之门,故而退隐出世,以诗词感悟人生澄明,其平淡自然却又韵味淳厚的优美诗词为他赢得了“隐逸诗人之宗”的盛名。《拟古十九首》、《感事不遇赋》等文学作品都体现了浓厚的寒士抒情特点。
接下来,钱志熙教授又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出发,对陶渊明诗词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进行评述。钱教授认为,陶渊明诗词表面看来质朴纯然,实则内涵深广,颇为“难解”。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矛盾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陶渊明诗歌风格、语言特征与其生命境界有着内在的关联。陶渊明任真志肆又固穷守节,洒落悠然又尽性至命。这种体现着魏晋玄学深刻主题的境界精神反映在诗词之中,必定表现为一般庸人所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度;二是陶渊明诗词具有广泛而悠远的艺术渊源,对劳动之美的重新发现、神话传说、儒家文化、老庄玄学、辞赋传统、史传文化、佛教因缘、江州文学氛围等因素对陶渊明创作都产生了或轻或重,或深或浅的影响,多种影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必定是“陶诗句句近人,却字字高妙”。随后,钱志熙教授又例举陶渊明《归园田居》之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杂诗》其一中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等优美诗句,与大家共同欣赏陶诗超越前人消极修辞手法的高超文学艺术造诣,使在座同学无不沉醉其中。
讲座结束后,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朴民教授对报告做了精辟的点评,同时提前向大家预告了“国学论坛”随后将要进行的几场重要报告的主要内容。
(编辑:王湘宁)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