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29日,“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会议室里成功举办。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农村合作社的带头人以及乡村两级的干部,带着他们的经验和困惑,在这里与社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着积极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和乡村建设中心在河北定州、吉林梨树、海南儋州、安徽凤阳等地建立了十个农村发展综合试验区,进行农村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本次会议主要是这些试验区的工作人员和农民带头人的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在本次会议上,由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联合授予了五位长期投身于农村发展事业、虚心向农民学习的乡村建设者为“2006:新农村建设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这些新农村建设年度人物,有的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有的是退休后为农村发展无私奉献的老干部、有的是以乡村建设为自己崇高事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和国家公务员。
这次会议也有学术报告:“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日、韩、台的综合农协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等,没有高谈阔论、头脑风暴式的务虚杂谈,有的是贴近现实、尊重现实的务实之道。从最基层的实践经验和发展困惑,到为国家政策积极谏言献策,使这次会议像一个沟通农村基层和最高决策层的桥梁和纽带。
根据遍及全国的农村综合发展试验区的工作总结,本次会议提出明年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是:第一,努力推动县乡两级成立综合农协;第二,全力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新模式;第三,积极开展城乡互动工作。这些工作方向的确定,依据的不是文件和政策,而是来自农村建设一线的工作总结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
本次会议还举行了“国仁城乡合作中心”的揭牌仪式,和为13个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学生实习基地及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试验创新基地授牌仪式。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