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校园时讯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中美双边贸易形势专题研讨会
2018-04-08 11:22:21
7,535 次浏览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编辑:王毅博

4月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组织举办“中美双边贸易形势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主持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机构的多名专家学者就此问题进行研讨。

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国际经济系主任于春海认为,中美贸易摩擦要更关注美方的长期意图。他表示,出于短期中转移国内政治和社会压力的考虑,美国政府有主动挑起贸易争端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动机;而出于长期经济利益考虑,美国会不断地主动利用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来试探规则的界限和贸易伙伴的底线,以此来推动和主导国际规则的重新谈判和构建。因此,我国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反制和报复行动,同时要利用多边利益关系的分化带来的利益结盟机会,在WTO框架下或者不违反WTO规则的双边和次多边层面展开合作和政策协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认为,中国应对可能的中美贸易战,一是要推进地区贸易合作,建设高水准的自由贸易区(FTA);二是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贸易全球化,5年之内做实“一带一路”合作。同时,中方可以打服务贸易牌,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以及减少洋垃圾和废铜烂铁的进口。总之,要“备战促和”,不惜“以小战换大和”。同时,积极推动贸易全球化,做实“一带一路”合作,争取实现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表示,特朗普贸易政策有其历史渊源,现行的WTO框架难以解决当前中美贸易冲突。从全球重大贸易摩擦来看应借鉴日美贸易战的经验与教训,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史来看摩擦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至少是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一二十年以后来解决的。因此,看今天的贸易摩擦时既要关注现在,也要着眼未来;不仅要考虑中美关系,也要考虑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如日本和欧盟等等,要从全局和后续可能进行考虑和推算。

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认为,美方挑起这次中美经济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和战略上的考量,中国应注意标本兼治,尽最大的可能延长中国的国际战略机遇期。首先是治“标”,必须维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必须保持适度的反击,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共同点,尽量减少摩擦和冲突的程度。其次是“治本”,要在政治上继续维持中美合作的大局,减少误解,也要寻找战略上的共同利益。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既要坚决反对不公平竞争,同时也要努力地改进自己,继续深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春顶表示,据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的贸易战大棒威胁不了中国,中国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中国同等规模的贸易报复能够有效地反击美国中国政府作出的反制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中美贸易战是双输的博弈,美国并不能从中获得收益。关税和非关税的混合贸易战会更有效地反击美国。特朗普政府不顾WTO规则单方面采取贸易保护行为,希望用贸易战打压中国进而达到经济利益的企图,仅仅是一个“美国梦”。

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认为,当前中美贸易战尚未全面打响,目前的对抗只能称之为贸易摩擦,现在双方还都存在着谈判的动机。更大的可能是,双方会走向以谈判的方式达成协议,中国可能会在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作出一些让步,以此化解双方的矛盾,使得中美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维护目前互利共赢的局面。如何应对,王孝松认为,第一,要全方位地协商沟通,最大限度地化解摩擦;第二,扩大深度开放的层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以开放倒逼改革;第三,开拓新市场,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第四,提高研发创新的能力,加强技术升级的自主性。

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雷达表示,中美贸易冲突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其严峻性表现为:一是美国的战略调整具有遏制中国的一面;二是美国要改变的是影响美国战略发展的制度性层面的因素;三是,中方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当前协调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满足的;第四,最重要的是此次中美贸易冲突在现行国际秩序范围和框架下无法进行协调;第五,全球化造成的美国国内经济利益分化是中美贸易冲突的最根本原因。雷达认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除了博弈和冲突以外,在高科技和金融等诸多领域还有合作的基础和空间,对华遏制在美国的不同利益群体间还有差距。因此,对美谈判的方式或者做工作的侧重点可以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