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再次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研讨会,掀起丹麦各界对于中国思想和体制的热烈讨论。
这一次,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邀请了来自中国的两位学者,一位是刚从美国归国不久、任职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白彤东教授,另一位也是海归学者,即来自人民大学哲学院的温海明副教授。哥本哈根商学院教授、孔子学院院长Verner Worm 主持了研讨会,对中国和中国哲学感兴趣的近100名丹麦各界人士前来聆听了两位教授的演讲。
参加哲学研讨会的部分来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白彤东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当代相关性”。他先是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学人的思想变化,从对传统的丧失信心,到近年来中国经济崛起后对中国传统的信心重建和在传统中寻求资源的积极尝试。白教授分析了激进派和保守派对科学、民主、传统文化信息等各方面认识的异同,继而探讨了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崛起所能提供的崛起背后的文化信息。 白彤东教授认为,儒家不排斥、甚至在制度上认可自由民主的很多安排,例如人权、言论自由等等,但是儒家出于对中国传统和社会的深层次理解,对制度有不同于西方主流思想的出自东方思想延续的更深刻解读,不会完全接受普选制,会考虑中国的社会现状和传统延续,继而支持一种精英与普选的混合政体。这一政体既汲取了西方民主制度的现存优势,又试图解决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民主制度下存在的问题。儒家思想为这一政体提供了思想根基。与西方主流论述不同,儒家用崭新的视角看待人权与民主。儒家的民胞物与和爱有差等的思想也为国际关系提供新的范式。儒家思想既区别于残酷自私的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权力政治,也区别于基督教式的空想的兼爱思想。儒家提倡由己及人、由小家到大家的关爱延伸。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温海明副教授随后在“儒家实用主义”的演讲中进一步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当代实用意义。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曾是对中国和东亚国家有过重大影响的思想体系,近年来随着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儒家思想的普适价值,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得到认同和理解。温海明教授认为,虽然不同于平等自由民主等现代化社会理念,但基于“孝”的“仁义理智信”等儒家思想对今天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们仍有普适价值。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儒家思想必将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儒家文化能够对塑造人的精神境界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倡导通过修养自身进而达到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推己及人”哲学,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今天仍然具备社会价值和操作意义。温海明教授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分析和阐述,肯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普适价值,强调了在全球化时代中弘扬这一普适价值的重要意义。
演讲间歇中,两位教授同与会者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儒家哲学是否间接容忍了腐败等敏感话题上,两位教授也用自己的分析澄清了普通人对儒家思想的一些误区。会后,一位丹麦校长表示,这样的研讨会非常有价值,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非常有帮助。
2007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合作共建“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这是丹麦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全球第二所“商务孔子学院”。
原文链接: [汉办官网]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成功举办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研讨会
(编辑:易晨)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