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号至31号,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研究室主办的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哲学论坛•2010年“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在逸夫第一会议室举行。来自各大高校的哲学教授、学者们以“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为论题,从不同的进路展开理性清明的对话与交流,并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交换各自的思想,展示不同的想法,进而取长补短增进学术交流。
30号上午八点半,来自各大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应邀来到会议现场。九点整,会议开幕式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志伟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分别致词。
张志伟教授首先介绍了来自各大高校的众多专家学者,其中有知名教授陈嘉映等,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各位教授学者。随后由杨慧林教授做开幕式致词,杨教授从会议的主题“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着手,引证了许多优秀哲学家关于这个论题的著名论断,从哲学、宗教、文学等诸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强调了这个论题在当今社会中引起的较大关注和反响。他认为,纯粹学术性的讨论与多门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对人们的生活态度也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他希望类似性质的论坛能够继续筹办下去,以促进学术的交流和发展。
郝立新教授在致辞中谈到,虽然政治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界定是有难度的,但是政治哲学在学术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哲学层面上对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制度性的反思将会使社会制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在西方国家表现的更为明显。他联系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政治哲学研究问题的新动态,例如对中国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发展趋势的探讨,对民主、平等、正义等话题学理层面上的讨论等。然后,他强调了探讨“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这个论题的必要性。他说,对普遍理念与特殊理念以及普遍经验与特殊经验等的矛盾冲突的反思、探讨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因此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最后,他代表哲学院为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欣慰,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本次会议成功举行。
开幕式以全体与会专家学者的合影留念而进入尾声。接下来学者们就“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这个论题阐述各自的学术观点,并进行探讨和交流。论文观点的发表者有钱永祥教授——《主体如何面对他者:普遍主义的三种类型》,张旭东教授——《普遍、特殊辩证法的文化冲动与政治自觉》,许纪霖教授——《普世文明,还是中国价值?近十年中国的历史主义思潮》等,进行论文评议的有陈嘉映教授、高全喜教授等。来自各个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对这个论题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各种观点和思想会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带来新的启迪。
本次论坛的目的在于营造健康的学术探讨氛围,打造基本的政治共识,以发挥哲学在社会政治等领域的重大作用。本次论坛将抓住中国当前孕育政治哲学新思想的良好时机,为哲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成果,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启迪!
(编辑:刘伟伟)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