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院系速递
第四届中日佛学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2010-10-26 17:13:51
7,990 次浏览
来源:
编辑:人大新闻网

10月23—24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中日佛学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届中日佛学会议的主题为“佛教制度与实践”。

10月23日上午9时,第四届中日佛学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隆重开幕。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方立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问委员杨曾文教授,日方代表团团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末木文美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前副所长张新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方立天教授在致辞中对会议的举办提出四项要求:一是要坚持学术会议举办的规范,维系学术会议的学术本位;二是要追求会议的学术质量,会议论文的发表和讨论对学术研究要有所启示、有所启发;三是要总结会议经验,对会议的成功经验和缺失之处均要作出认真的分析;四是会议的举办不仅要推动中日佛教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要推动中日佛教学术会议举办水平的提高。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论文发表阶段。会议共分为十场论文发表会,中日各有5位学者作为会议的正式代表发表论文。其中中方正式代表为: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哲学系宗教学系洪修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温金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侯冲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刘成有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王颂副教授;

日方正式代表为:代表团团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末木文美士教授,代表团秘书长、创价大学菅野博史教授,武藏野大学西本照真教授,东京农业大学山部能宜教授,日本东北大学斋藤智宽助教授。

每场论文发表会时间为1个小时,其中又分三个环节:论文发表25分钟,论文评议15分钟,自由讨论20分钟。

第一场论文发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中心主任张新鹰教授主持,日方代表团团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末木文美士教授发表论文《日本佛教中的实践》,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哲学系宗教学系洪修平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末木教授对评议和学者提问作了回应。张新鹰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第二场论文发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魏道儒教授主持,中方代表、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哲学系宗教学系洪修平教授发表论文《马祖禅法的实践特色》,日本东北大学斋藤智宽助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宋立道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纪华传副研究员进行提问,洪修平教授对评议和提问作了回应。魏道儒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第三场论文发表会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魏常海教授主持,日方代表团团长、创价大学菅野博史教授发表论文《慧思的忍辱思想——以<法华经安乐行义>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刘成有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魏常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进行提问,菅野博史教授对评议和提问作了回应。魏常海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第四场论文发表会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宋立道教授主持,中方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温金玉教授发表论文《中国大陆佛教传戒活动的回顾与反思》,日本武藏野大学西本照真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温金玉教授对评议和提问作了回应。宋立道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第五场论文发表会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杨维中教授主持,日方代表团成员、武藏野大学西本照真教授发表论文《净土教与三阶教围绕实践的论争》,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温金玉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总教授进行提问,西本照真教授对评议和提问作了回应。杨维中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第六场论文发表会由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吕建福教授主持,中方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侯冲教授发表论文《咒愿及其展开》,东京农业大学山部能宜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圣凯副教授进行提问,侯冲教授对评议和提问作了回应。吕建福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第七场论文发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总教授主持,日方代表团成员、东京农业大学山部能宜教授发表论文《禅观与石窟》,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侯冲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中央美术学院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雪松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圣凯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助理宣方副教授进行提问,山部能宜教授对评议和提问作了回应。张总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第八场论文发表会由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肖平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王颂副教授发表论文《华严宗的修行实践与其教义思想的关系》,日本创价大学菅野博史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杜寒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侯冲教授进行提问,王颂副教授对评议和提问作了回应,肖平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第九场论文发表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金勋教授主持,日方代表团成员、日本东北大学斋藤智宽助教授发表论文《所谓“见佛性”——唐代禅宗的实践》,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王颂副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访问学者、日本东洋大学伊吹敦教授进行提问,斋藤智宽助教授对评议和提问作了回应,金勋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第十场论文发表会由中国计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邱高兴教授主持,中方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刘成有教授发表论文《现代性视域中的大乘三系说与性寂性觉说》,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末木文美士教授对论文作了评议,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雪松博士进行提问,刘成有教授对评议和提问作了回应,邱高兴教授对论文发表、评议、提问和回应作了总结。

10月24日下午4时许,十场论文发表会全部结束。鉴于在论文发表会上与会学者没有时间对发表的论文充分提问,中日代表团负责人商议决定,在闭幕式举行之前增加50分钟的自由提问时间,学者可对所有发表的论文进行提问。自由提问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文良副教授主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末木文美士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成有教授对侯冲教授发表的论文进行提问,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王颂副教授对末木文美士教授发表的论文进行提问,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雪松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访问学者、日本东洋大学伊吹敦教授对西本照真教授对西本照真教授发表的论文进行提问,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杜寒风教授对山部能宜教授发表的论文进行提问,被提问者均一一对追加的提问作了回应。

10月24日下午5时半,第四届中日佛学会议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文良副教授主持,日方代表团团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末木文美士教授,日方代表团秘书长、创价大学菅野博史教授,特邀代表、韩国金刚大学山口弘江博士,特邀代表、北京大学魏常海教授,会议主办方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先后致辞,对第四届中日佛学会议成功举办予以了充分肯定。最后,张风雷教授和末木文美士教授代表分别中国代表团和日本代表团互赠了礼物。至此,第四届中日佛学会议圆满结束。

除方立天教授、杨曾文教授及中、日代表团10位正式代表外,应邀出席会议的特邀代表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研究中心主任张新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教授、张总教授、尕藏加教授、郑筱筠教授、嘉木扬·凯朝副教授、纪华传副教授、周广荣副教授、杨健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孙晶教授、周贵华教授、成建华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魏常海教授、李四龙教授、周学农副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金勋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宋立道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湛如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徐文明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徐绍强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杜寒风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李虎群副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综合部朱岚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韩剑英副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戴继诚副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李翎教授,国家宗教局研究中心魏农博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编辑室郑飞博士;

正在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的日本东洋大学伊吹敦教授、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马美玲教授,韩国金刚大学研究教授山口弘江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杨维中教授、圣凯副教授,南京金陵刻经处吕建福研究员,苏州大学哲学系韩焕忠副教授,中国计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邱高兴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肖平教授、邱环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吕建福教授,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副所长海波副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王宝坤副研究员,鲁东大学政法学院王公伟教授,南昌大学哲学系徐清祥教授,山西忻州师范学院肖黎民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李宜静副教授,云南大学哲学系杨勇副教授,西南大学政法学院张爱林副教授,西藏民族学院牛延锋博士,辽宁大学哲学系永惺佛学研究中心金刚博士,深圳市委党校张蕾蕾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哲学院副院长魏德东副教授,所长助理宣方副教授、张文良副教授、惟善博士、张雪松博士、所长助理梅瑛副研究馆员等。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哲学院及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的部分博士后研究人员及博、硕士研究生旁听了会议。

日本新泻大学土屋太佑副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生柳幹康、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副主任李贺敏、北京大学日语系博士生梁明霞担任本届会议的现场翻译;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文良副教授、日本新泻大学土屋太佑副教授、韩国金刚大学研究教授山口弘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留学博士生(日本创价大学博士生)松森秀幸、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生柳幹康、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生、复旦大学访问学者中西俊英担任本届会议的论文翻译。

会议期间,会议主办方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所长助理宣方副教授、张文良副教授与日方代表团团长末木文美士教授、秘书长菅野博史教授举行了会谈,就第五届中日佛学会议的会议主题、举办地点、学者遴选和论文发表形式等事宜进行了商谈,决定第五届中日佛学会议(2012年)仍将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佛教与现代性”。张风雷教授代表中日代表团负责人在会议上宣布了这一决定。

(编辑:卢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