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效益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2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银行界、学术界、企业界、国际机构的十余位权威专家齐聚,探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绿色金融如何有序发展。
“绿色金融”,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基本政策的金融服务。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原则和内容,绿色金融是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表示,从2015年,绿色金融在中国兴起至今,短短三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
“这证明,绿色金融之路在中国是行得通的。”王文说,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单是中国企业本身“向外走”,同时还要将绿色金融,尤其是绿色投资效益推向世界,让世界分享中国在该领域的方案与智慧。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总监翟永平指出,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是“绿色观点”,中国企业应确立“绿色思维”,满足当地的环保需求;二是“绿色规范”,国际社会应共同遵守“绿色要求”,不因地区差异而区别对待;三是“绿色金融机构”,即金融机构投资项目要严格执行标准;四是引入高技术、新技术、数字技术,解决绿色项目的成本和收入问题,让绿色项目有收益,让企业有利可图。
会上发布了《“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标尺》与《“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成本与收益核算》两部著作。
前者厘清了投资项目的绿色评价维度,从绿色收益、总收益、绿色效率三方面提供考核因素;后者以“一带一路”重点产业和技术为对象,对绿色投资标准、绿色项目评估方法和绿色投融资模式展开研究。
会议还设置了两场小组讨论。参与者来自亚洲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创绿研究院、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丝路基金有限公司、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个机构。
会议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原文链接: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