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校园时讯
劳动经济学双周学术论坛第118期讲座举办
2018-09-27 08:12:39
10,656 次浏览
来源:劳动人事学院
编辑:郭 忆馨

9月26日下午,由劳动人事学院主办,劳动经济系和中国就业研究所承办的“劳动经济学双周论坛”第118期讲座举办,德国帕绍大学教授Stefan Bauernschuster作题为“Bismarck’s Health Insurance and the Mortality Decline(俾斯麦医疗保险与死亡率下降)”报告。

讲座由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系系主任韩军主持,劳动经济系教授赵忠、副教授葛玉好、副教授赵丽秋、助理教授陈轩、王非和翁茜等老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Stefan Bauernschuster在报告中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自19世纪中叶起,工业化国家的死亡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下降。在此背景下,作者以普鲁士为例,研究了社会医疗保险对死亡率的影响,作者发现俾斯麦医疗保险(BHI)的引入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水平。BHI是一项于1883年提出,自1884年12月1日起正式推行的强制性法案。该法案主要面向在工厂、钢铁厂、矿井以及造船厂等场所进行作业的蓝领阶层。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投保金后,被保险人可以享有以下几项福利:当地平均工资50%以及上的13周病假工资;3周带薪产假;工人家属的死亡补助金;免费的常规医疗护理和最长可达13周的不定期医疗保健;最长可达26周的住院治疗;处方药;由保险基金督察员和医师传播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与传染病相关的知识。

使用普鲁士最新的数字化行政数据,以BHI的推行作为自然实验,利用该法案在时间和职业两个维度上的变动进行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作者发现,BHI直接造成蓝领阶层的死亡率下降8.9%,可以解释1900年蓝领阶层死亡率下降幅度的1/3,并且还对家庭内部成员产生了间接的外溢效应;上述负向因果关系是稳健的;在抗生素和疫苗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死亡率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源于传染病(尤其是结核病)致死人数的减少;医疗保险主要是通过让原本不能或不愿支付医疗服务的蓝领阶层接触医师,并获取关于传染病防治的卫生和医药新知识这一渠道(知识渠道),而非通过病假工资这一渠道(营养渠道)来降低死亡率水平的。该研究对于正在引入强制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那些因医疗保健知识匮乏而传染病高发的地区具有很强的比较和借鉴意义。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就数据、样本选择、识别策略以及方法有效检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