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19年10月28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际劳工组织、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在京联合举行《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郑功成、【德】沃尔夫冈﹒舒尔茨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新书发布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主持了新书发布会,并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柯凯琳、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首席康怀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劳动保障分社社长李凌霄共同为新书揭幕。
李凌霄、刘向兵、郑功成、柯凯琳、康怀德(从左至右)共同为新书揭幕
郑功成教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一书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国际劳工组织、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三方友好合作,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丹麦七国学者共同努力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多方、多国专家学者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理性思考的学术结晶。该书从历史视角和全球层面全面阐释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在展示西半球丰富的社会保障政策文献和观点的同时,弥补了对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不足,为当今世界了解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演进特别是中国案例提供了具有权威性的读本。
郑功成教授主持会议
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项目组核心成员与总联络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华颖博士介绍了《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一书由主报告、国别报告组成,是在郑功成教授主持下由合作三方的著名专家和来自中、美、英、德、法、日、韩及丹麦等七个国家的著名专家学者历经三年多、前后四个阶段研究进程而形成的最终成果。她指出,该书基于历史与全球视角,全面、深刻地回应了当今世界对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问题,厘清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全面、客观地展示了中国经济与社会保障共同发展的典型案例,为各国促进社会保障与经济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从而是认识和了解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及其进程的权威研究成果。她还通报了国际劳工组织在自己的官网发表本书英文版的情况,展示了郑功成教授向韩国、德国等国多名政要、著名学者赠送该书时的图片。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劳动保障分社社长李凌霄指出,《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一书是多国学者历时三年多完成的心血之作,也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长期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由于各国国情差异,现代社会保障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理念和模式上的对立并不少见。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密切关系,成为了展望社会保障未来发展不可逾越的步骤。对此,该书澄清了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念。该书将中国作为重点案例,用中英文同时解读,有助于增进各国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其在近期社会经济转型中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卓越成就。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柯凯琳对《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一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她特别指出,国外关于社会保障在宏观经济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但在中国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并不多见。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保障的扩面是通过高速的经济发展实现的,但通常情况下会忽视社会保障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能够了解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而该书的贡献之处就在于此。随着全球不平等的加剧,社会保障能够不断维护经济发展模式的稳定性。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保障应该一直是经济政策发展过程中讨论的重心。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首席代表康怀德对《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认为这是多方多国合作的重要成果。他指出,中国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给世界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印象。与之相反,美国、英国、韩国等国的收入水平尽管很高,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反而变小了。因此,生产率的提高并不会自动导致社会支出的增加,这取决于政府的公共选择与政策制定。他表示,中国正在将社会保障带入到更好的轨道上,希望能够将这样的学术合作长期保持下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对《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的正式出版表示由衷的祝贺。他指出,研究如何维护“三新”经济中不同就业类型、不同收入层次劳动者的权益,如何分类分层地为他们提供更有获得感的社会保障,应当成为全球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的共同使命。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CAOSS)、国际劳工组织(ILO)、德国艾伯特基金会(FES)三方鼎力合作下,本书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详实的国别案例,为增进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促进世界各国经验与知识共享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他强调,本书的另一个突出特征和重要贡献是为世界呈现了社会保障建设的中国道路,分享了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关系的中国经验。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对于深化对劳动关系、工会和社会保障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启发。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教授指出,《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一书是一本非常前沿、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作,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最新、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兼具新时代全球视野与中国关怀,在学理创新与政策实践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她认为,新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具有国内、国际的双重意义:一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该书对中国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另一方面对社会保障的国际案例和中国道路的探索具有深刻的全球背景,各国的社会保障问题集中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的一些矛盾,该书也是对社会保障共同体的有益探索。
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指出,关于社会保障功能与社会保障制度效应的研究是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课题,这项研究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它从学理上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澄清了一些误解,指明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保障水平的适度性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二是这项研究不仅有理论上的阐述,而且有事实依旧。三是这项研究是由中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和多个国家的专家完成,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开创了在国际社会保障学领域,各国专家共同开展研究的范例。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建定指出,社会保障的功能始终是理论和实践层面绕不开的问题,也是存在很大争议的重要问题。该书对社会保障制度功能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表述,虽然制度起初主要是作为一种应对政治、经济危机的治理机制,但后来社会保障也有助于促进体制转型、化解社会矛盾、增长国家认同、弥补市场失灵,有助于稳定甚至还能刺激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当前社会保障改革面临很大的挑战,之前很多学者将其归结为“福利病”等。然而,现代社会保障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而不仅仅是消除劳资矛盾和收入再分配的一项基础手段。此外,社会保障创新是各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理念的创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当下的历史节点上对世界各国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有助于推进中国和世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一书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福祉,要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改善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他建议采用“幸福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将社会保障纳入经济评价体系之中,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复旦大学教授丁纯指出,这本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基于纵向的视角,从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以来,一直到最新的社会保障发展,给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历史垂直的脉络。第二,这本书从水平的视野、从不同的典型国家的视角,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第三,这本书把中国特色的新兴经济体在起飞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以及在面对新的挑战和它自身的经济转型的过程进行了阐述。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指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全球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地寻求“经济友好型”的社会保障发展模式。此外,社会保障的储蓄效应、劳动力市场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一直是社会保障学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该书以中国作为案例,以国际比较的视野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政策价值。他认为,多国专家学者基于国际合作和比较开展研究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该书的影响力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升,也将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关注。
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谈了两点体会:第一,大家对社会保障的看法是非常明确的,又是非常含糊的,处于矛盾的状态,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有关。总体来看,即使经济学界对社会保障功能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这本书作为卓越的成果,其也会影响经济学界。第二。这本书实质上是全方位的对社会保障的功能发展的系统研究,对中国而言,社会主要矛盾转移,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社会保障的价值,因此,未来社会保障的地位还会得到提升。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也不仅仅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社会保障本是就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青连斌指出,《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一书很好地回应了当代世界到底是脱钩还是更加紧密关联这一重大问题。尽管当下贸易战爆发、个别国家的政客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势头,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各国之间的联系只能是越来越紧密。世界经济遭遇了一些危机,中国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备受质疑,而该书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回应。数字经济的发展确实使得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产生一些新的变化,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进一步推动我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理论的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思锋、湖南省委党校教授邓微、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吕学静等多位学者对《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均给予高度评价。
与会者一致认为,当前急切需要理清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误区,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可以分割的关系,而是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国家发展目标的一体两面。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社会保障是应对经济危机和促进经济社会制度转型的有效治理工具,中国近40年来的实践证实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可以良性互动并实现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进步、人口流动等因素带来的新业态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促进社会保障与国民经济共同发展均需要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地调整相关制度安排,以便进一步推动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