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代表头衔很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司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他不是法学专业出身,却在本次大会上为法治呼吁。他说,现在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但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为什么呢?”郑代表自问自答,“因为和谐社会不是讲的绝对统一,仍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是有规则的。只有通过法律制度来确立规则,大家才能安守其分。由于法律的制定是处在公开、透明和受监督的条件下,法治的本身就是平等、公平和正义原则的体现,这恰恰是构建和谐社会很重要的要素。也就是说,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准和基石。”
郑代表说,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也不能简单地等同。这要通过法律制度中的公平、平等、正义来确保。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的法律制度还有完善的必要。比方说劳动者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平等的协商或签订劳动合同权,在我们的劳动法里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劳动者分为城市劳动者和农村劳动者,也是不平等的、不公平的。
“当然,法治社会不光是强调立法一个层面。”郑代表说,“同样重要的还有执法。我们现行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找不到法律依据,实际上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所造成的。在完善我们国家法制的同时,应该强化执法、严格执法。这样才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的依据和法的保障。”
http://rmfyb.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80089
(编辑:郭燕)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