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种事故造成的非正常人口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者超过2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惊人
今年“两会”前夕,记者采访了《降低生产事故保持社会稳定》提案人之一郑功成,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民盟盟员,兼任民盟中央经济与区域发展委员会主任。2004年“两会”期间,郑功成通过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提出以上提案。
刚听完记者的采访请求,郑教授就说:“你了解前一阵刚发生的辽宁孙家湾煤矿特大事故吗?这说明这个提案还是有很强针对性的,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对安全生产还是重视得不够。”
郑功成认为中国的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他用“代价高昂,危害严重,触目惊心”等字眼来概括。他给记者提供了他整理的一份2001-2003年的安全生产事故数据资料(见下表)。
2001-2003年中国生产事故情况简表
年份 | 事故总数(起 | 死亡人数(人) | 特大事故(起 | 死亡人数(人) | 工矿事故(起 | 死亡人数(人 | 火灾事故(起) | 死亡人数(人) | 交通事故(起) | 死亡人数(人) |
2001 | 1000629 | 130491 | 140 | 2556 | 11402 | 12554 | 215863 | 2314 | 773306 | 115266 |
2002 | 1073434 | 139393 | 128 | 2341 | 13960 | 14924 | 258315 | 2393 | 785837 | 118193 |
2003 | 963976 | 136340 | 129 | 2566 | 15597 | 17315 | 254811 | 2497 | 667507 | 104372 |
说明:本表仅统计了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巨大的伤残人数未列入表中,如2001年仅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者即达55万人。表中特大事故指每次事故导致10人以上人员死亡的生产事故;工矿事故是指发生在工矿企业中的生产事故;火灾事故中不含森林、草原等火灾;交通事故则是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与航空事故的总和数。
资料来源:资料均来源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供,部分数据经过郑功成整理。
郑教授说,人员伤亡是各种显性工伤事故的直接后果,上表中的数据资料已经揭示了中国各种事故导致的人员死亡总体情况,而未列入统计表中的伤残人数还要大得多;同时,危害极大职业病,在我国现阶段同样十分严重。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至2001年底,全国尘肺病累计病例569129例,累计死亡135951人,存活患者433178人。每年报告新增职业病例情况也不容乐观,2000年为11718例,较1999年的病例增加了14.5%;2001年为13218例,较2000年增加了13%;2002年为14821例,又较2001年增加12.1%,其中尘肺病患者死亡2343人。不仅如此,职业病的发病和死亡者均呈现年轻化、工龄短的特点,由此可见中国职业病的趋势与后果相当严重。
他介绍说,我国近10年来平均每年因各种事故造成的非正常人口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者超过2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惊人。以2004年为例,如果包括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在内,全国经统计的危及人的安全的各种事故全年达到了561万起,造成了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其中:较大型的自然灾害发生了255起,造成225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602.3亿元;事故灾难发生80.4万起,造成13.7万人死亡(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占全国事故总数的64.4%,死亡人数占78.3%;工矿商贸类事故起数占全国事故总数的1.8%,死亡人数占12.1%),直接经济损失约2505亿元;公共卫生事件25462起,造成385人死亡,6.3万人生病;社会安全事件发生478.8万起,造成7.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444.8亿元;全年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
郑教授特别指出,在2004年的上述总数据资料中,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0.37万起,死亡136755人,虽然比上年均有减少,但仍然是代价高昂、后果惨烈。去年以来相继发生了河南郑煤集团大平煤矿“10.20”瓦斯爆炸,造成148人死亡,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11.28”瓦斯爆炸造成166人死亡,今年“2.14”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海州立井瓦斯爆炸造成214人死亡等等,类似于这样的重大灾难不断发生,说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既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很难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扭转。
虽然形势不容乐观,郑功成教授还是希望,无论局势有多困难,都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来快速扭转这种局面。因为生产事故与职业病除导致人员死亡与终身残疾外,还迫使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个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生产事故直接带来的后果还包括由于伤残导致提前退休、缺勤增加、失业增加与家庭更加贫困等。生命损失、健康损失,进而带来劳动者就业能力损失、收入损失,以及增加贫困、降低国家竞争力等,均是生产事故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208124.html
(编辑:贾铁英)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