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校训】
实事求是
Seeking Truth from the Facts
【校训解读】
自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1992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55周年校庆前夕,“实事求是”被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大学校训。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实事求是”的校训,既是中国人民大学走过革命岁月,始终追求真理,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学校面对现实的机遇和挑战,勇于坚守、敢于创新的生动缩影。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石(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精干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隆重开学典礼,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西门(网络新闻社 刘立楠)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群(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全球人大人共同唱响《我的祖国》,献上祝福与赞歌(图片与视频中心 崔晨)
全球人大人共同唱响《我的祖国》,献上祝福与赞歌(图片与视频中心 崔晨)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学校是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梯队的高校,有14个一级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入选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七;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有9个学科获评A+,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四。2017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八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亲自致信祝贺,贺信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八十年来“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这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厚重历史和育人成就的高度肯定,也为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率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供)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中国人民大学参与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广场合唱、联欢合唱和志愿服务 (网络新闻社 梅可)
中国人民大学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直气壮地回答好落实好“如何立”及“如何树”的问题,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学校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形成了一系列有效推进、促进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成才、兼具浓厚中国特色的方法和经验。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27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闻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原创话剧《吴玉章》演出(网络新闻社 李润发)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季(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中国人民大学校花玉兰花(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着的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任务,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努力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强阵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坚强阵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人大包揽高等教育领域“人民教育家”(图片与视频中心 李璨)
中国人民大学高铭暄教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人大包揽高等教育领域“人民教育家”(图片与视频中心 李璨)
中国人民大学参与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志愿者列队展示“我爱中国”(图片与视频中心 崔晨)
原文链接: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