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28日,“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俄罗斯东欧中亚与世界高层论坛”在深圳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院院长朱信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次活动由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承办,并得到了深圳市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朱信凯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四十年来,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市人民一直不忘初心,充分发挥“敢想敢试、先行先试”的精神,践行“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高质量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使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擎城市,并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深圳已经成为外部世界看中国的通道,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此次论坛在深圳的举行,是“透过深圳看中国、立足深圳看世界”的重要平台。
朱信凯强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原本动荡的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大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地区热点问题频繁爆发,欧亚地区局势尤其牵动人心。在这一背景下召开此次论坛,通过专家学者的讨论,必将对欧亚形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将为国家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
朱信凯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最早开展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的高校之一,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成立国际政治系,核心任务即从事苏联东欧研究,同年成立的苏联东欧研究所位列我国地区问题研究十大机构之首。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不忘初心,在苏联东欧及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极搭建研究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繁荣。2015年,中俄两国副总理亲自为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揭牌,为深化中俄人文交流、传承中俄友谊,助力“一带一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作为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高校,将继续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努力在俄罗斯东欧中亚与世界研究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