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媒体人大
[中国新闻社]通讯:毕业30年再相会
2012-08-05 11:16:43
6,160 次浏览
来源:中国新闻社
编辑:人大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马海燕】“三十余年人生如梦一瞬间,七七七八青春作伴四长载。”今年是深深打上时代烙印的77、78级大学生毕业30年。4日,中国人民大学77、78级1094名毕业生中的400多名代表聚集一堂,纪念毕业30周年。

作为十年浩劫后恢复招生的第一届学生,他们中年纪最大的66岁,年纪最小的50岁。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表示,1977年恢复高考,使得整整一代人乃至两代人惊喜地看到了命运的曙光。全国共有500多万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年龄不等的年轻人从农村、工厂、牧区、部队、学校、机关等四面八方纷纷涌进考场。

纪宝成至今还记得当年接到人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写的小诗:“乍接通知热泪盈,天高地阔太阳明。亲朋同事齐相贺,悲喜无声胜有声。”那一年,纪宝成和许多人的命运发生转变。

78级哲学系研究生刘大椿1978年还在江西九江的一个师专教书。经历10年动荡,尝过在生产队插队种田、在公社宣传队打杂、在农村中小学当“赤脚老师”的味道后,刘大椿好不容易在一个比较正规的师专谋到一份教职,本想就此安稳一生,后来却经不住父亲的动员,考取人大哲学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刘大椿,仍在教书育人岗位,但与30年前的“赤脚老师”境遇已大不同。

78级工业经济系的李风说,“77、78级大学生,如今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名词,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群体,我们心里明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赋予了我们这一代人不寻常的人生。”

李风说,当年在学校同学们关注和议论最多的,不是数学,不是外语,不是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经典,而是校园外的世界。绝大多数入学前都有过数年工作经历的学生们,以“位卑未敢忘忧国”自勉,就连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来校做音乐讲座放的都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

77、78级的学生中,有深入农村改革第一线的陈锡文,有全程参与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汪建熙,有以创作影响一代青年的作家王小波,有研究“潜规则”影响中国的吴思,有“华尔街的中国财神”李山泉,有“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李玫瑾,有践行“股权激励”的郭凡生,有为中央政治局集体授课的“中南海教师”黄卫平、蔡昉等。

他们中也有人永远不知今日的聚会。毕业后志愿去边疆的田文、追求独立思考的王小波……英年早逝的同学占77、78级学生约3%。今天,年过半百的同学们用集体默哀的方式怀念30多位已经永远离开的同窗。

78级中文系学生夏起光说,这批毕业生中,虽然声名显赫的人物比比皆是,不过更多的还是平常之人。“他们虽是平凡的大多数,但不是无声的大多数,也不是无为的大多数。77、78级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故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生命的价值,这些汇聚一起,才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色彩和光芒。”

相关链接:

[北京晚报]人大复校首届毕业生三十年后重相聚

[新京报]人大复校首届毕业生30年后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