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暨《中日关系大事辑览》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与会中外嘉宾围绕陈锦华同志编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日关系大事辑览》一书及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日本驻华大使馆商务公使堂之上武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以及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5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主持。
陈雨露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中日关系大事辑览》一书从中日交流史的角度,以恢弘的气势、开阔的视野和翔实的资料,细致地展现了中日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互动关系,将中日两国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史娓娓道来,准确地提炼出中日关系发展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本质,是一部系统而又极富深度的中日交流研究佳作。陈雨露校长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以陈锦华同志为榜样,认真研究中日关系史,拿出富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成果,推动中日关系再上新的台阶。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日关系大事辑览》编著者陈锦华同志在讲话中回忆了创作本书的缘起和七年来的编写过程。陈锦华同志表示要理性地看待中日两国关系。他强调以史为鉴并不是算旧账的消极理念,而是以积极向前看的态度汲取历史教训,更珍惜正面的友好往来。中日友好植根于两千多年的历史交往,植根于双方深厚的文化影响,植根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日友好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陈锦华同志表示,希望自己的书能在中日友好关系中起点“鼓与呼”的作用,并愿意有生之年同两国各界人士一起,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继承和发扬中日友好合作的成功经验,传播友谊,推进合作。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的老一代政治家为了中日友好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也为两国关系邦交正常化付出了大量心血。《中日关系大事辑览》以大事记的形式,认真梳理了两千余年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史,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徐福东渡的记载,一直到2011年日本福岛大地震、核泄漏及中国政府派出救援队,分四个部分细致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脉络。全书主题鲜明、资料丰富、叙述完整,严肃记述了中国对日本的基本态度和重大方针政策,系统全面,各有侧重,客观平实,对广大干部和读者全面了解中日关系及其存在的挑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陈锦华同志指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要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必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会前,陈雨露校长会见了与会嘉宾。
(编辑:周庆誉)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