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适逢我国著名财政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陈共先生八十五岁华诞,陈共教授学术思想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讨会在北京武青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税务总局副局长解学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校长陈雨露、常务副校长袁卫以及130多位来自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陈共教授的学生参加了陈共教授的祝寿宴会和研讨会。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教授主持研讨会。
陈共教授1950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工作,从事财政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60余载,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取得公认的重要成就,是我国财政学界德高望重的一位名师大家。他是我国财政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财政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培养了一大批财政、金融领域的杰出人才,为我国的财经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次研讨会召开恰逢陈共教授编著的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财政学》第七版出版,程天权书记和陈雨露校长联袂题词,并由程天权书记书写:“陈说七版百万册,共学一门万千人”。
袁卫常务副校长对陈共教授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他的杰出贡献致以衷心感谢。
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教授对陈共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学科建设贡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陈共教授作为国家分配论的重要贡献者,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深入系统阐述了国家分配论的理论依据和内涵;作为社会再生产论的主要奠基者,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财政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作为社会公共需要论的创建者,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了社会公共需要理论;基于综合平衡理论,系统阐述了财政赤字的实质、成因和影响,对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中国制度的变迁,丰富了财税制度与体制改革理论。陈共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创造了宝贵财富,而且对我国财政学科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央财经大学姜维壮教授用二十个字来概括和表述陈共教授的成就,“勤奋几十载,为国育栋梁,桃李满天下,德才共辉煌”。对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问题,他认为,财政管理制度首先是国家用以处理一系列矛盾关系的政治工具,需要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要贯彻法治经济的市场经济理念来处理和解决当前社会中的矛盾关系,完善和强化依法理财的核心条件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
财政部科研所何盛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何振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英杰教授、安体富教授都回忆了与陈共教授一同工作、学习的经历,回顾财政学在中国从学苏联、学西方再到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的艰难过程,并对未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武汉大学吴俊培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国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俊生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杨灿明教授、厦门大学张馨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丛树海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蒋经法教授、浙江财经学院副院长钟晓敏教授等财经院校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言,表达了对陈共教授的衷心祝贺和崇高敬意,并对财经学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陈共教授对研讨会进行总结。陈共教授表示,他所取得的成绩是他们这一代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他始终将自己作为一名教员,传道、授业、解惑是永远的职责。最后,陈共教授寄语年轻教师,要做好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既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也要学习不同的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其次,教师的本职是教学,要把握好科研与教学的均衡;再次,要教学相长,只有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才能使他们长久和持续地学习。陈共教授还提出,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是高等教育,也是财政学科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面临更多的机遇,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只有通过更多年青一代的不懈努力,才能促进财经学科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编辑:维娜)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