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人大要闻
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万文祥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1-08-23 09:00:12
23,953 次浏览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
编辑:杜 嘉懿

8月16日中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万文祥于空军总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第八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由万文祥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为一位年仅五岁的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希望他能茁壮成长,他还很小,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等着他去探索,希望他能健康快乐地长大”,万文祥说。

当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一行来到医院,看望完成捐献的万文祥。胡百精关切询问了万文祥造血干细胞捐献情况和身体状况,代表学校向他表示关怀和慰问,赞扬了这种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善举,高度肯定了他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展现出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慰问后,胡百精副校长与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市、区红十字会、以及相关街道有关领导和同志进行了交流。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高梅红、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蒲国良、副书记李佳伟、班主任黄晨以及学生科科长史小宁等陪同看望。

万文祥是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也是学院党建促进会的骨干。在2018年11月中旬学校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他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2019年9月,万文祥在完成第二次献血后,征求了父母的意见并填表加入了骨髓库。

2021年3月初,万文祥接到了骨髓库配型成功的通知,在询问捐献意愿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确认捐献意愿后,万文祥先后通过了4月中旬的高分辨配型和5月中旬的体检,并于8月16号开始正式采集前的动员针注射和抽血准备。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且程序复杂。在谈及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误区和畏惧时,万文祥表示,“大家可能都被‘骨髓’两个字吓到了,更准确的说法是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类似于献成分血,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过程”。

万文祥表示,希望大家作为人大学子,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他人,去回馈社会,这在他看来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更是如此。青年共产党员作为建功新时代的主力军,需要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刻彰显仁爱之心、责任之心,这些日常学习所得都被万文祥铭记在心,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万文祥还提到,在国际关系学院,大家一直传承着“这里有爱,爱你国关”的情怀。国际关系学院是一个温馨、团结、友爱的集体,他希望更多国关学子把这种爱传递给他人。

(责任编辑:谢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