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出席了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主办的“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并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教育开放提质增效”作主旨发言。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徐永吉,“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分别致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安延作主旨报告。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沈杰等中国高校代表及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教育专员穆哈穆德·苏莱曼·马苏德等外国使馆代表作主旨发言。研讨会由“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秘书长、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玉刚主持。
郑水泉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积极拓展伙伴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在研究中心共建、学生联合培养、学术出版等领域丰富合作模式,构建了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等多个高水平多边合作平台。同时,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一带一路” 学生国别调研,成立丝路学院,为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培育使者。此外,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等学院及智库在组织“一带一路”相关学术会议、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开发系列课程、出版学术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郑水泉强调,为更好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提质增效,各校要促进协同创新,丰富合作模式,加强科研合作,完善“一带一路”学科体系。通过建设多边机制,提升“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整体话语权与影响力,为深化“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注入新动能,为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于2019年12月22日在复旦大学成立,是由国内致力于“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的院校等教育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组织,涵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各个教育层次,汇聚了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方面卓有成效和各具特色的教育机构,隶属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分会的成立旨在推动我国教育“走出去”,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中国人民大学为“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理事单位。
(责任编辑:何睿 顾筱竹 刘晓阳)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