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的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刘伟致信表示祝贺。中国驻瑞士大使王世廷、日内瓦大学校长伊夫·弗吕克格尔(Yves Flückiger)、日内瓦大学原校长瓦萨里(Jean Dominique Vassalli)等现场出席了在孔子学院所在地日内瓦湖畔美滨宫举办的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会议。各方均对孔子学院取得成绩表示肯定,并勉励孔子学院新十年开新局,逐新创变,再创佳绩。
11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与日内瓦大学通过视频方式就深化合作进行会谈并联合发布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内瓦大学副校长伯塞特(Stéphane Berthet),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金亦然(Basile Zimmermann),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国际交流处副处长李贞实,经济学院副教授、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晨共同浏览纪念册,回顾并展望各领域合作、交换意见。金亦然介绍纪念册设计理念。两校就在孔子学院新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下,继续合作保障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
杜鹏指出,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是其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2014年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院长金亦然今年9月荣获“孔子学院院长特别贡献奖章”,得益于日内瓦大学校领导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各位同仁不懈努力。日内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在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与考古、国际关系、外语与翻译等领域开展了丰富的高水平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与学术科研合作;孔子学院中外教师、博士生研究人员团队也在不断壮大;日内瓦大学各专业学生辅修中文人数不断攀高,并在全球“汉语桥”中文比赛中屡次获奖,百余名学生还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暑期国际小学期。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努力发展中瑞、中欧学术交流,推动更多交叉学科合作项目。
伯塞特表示,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在推动两校教育与学术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促进中、瑞两国学术交流与增进理解营造了良好环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对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给予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孔子学院的成功凸显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勉励孔子学院在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中文教学与考试等方面继续在日内瓦及周边地区发挥重要作用。
当地时间晚上(北京时间凌晨),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会议举办。王世廷、伊夫·弗吕克格尔(Yves Flückiger)、瓦萨里(Jean Dominique Vassalli)出席并分别致辞。
王世廷表示,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作为瑞士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在中瑞人文交流、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文教学、中国研究本地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表率,祝愿孔子学院越办越好,为中瑞两国民心相通、深化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伊夫·弗吕克格尔表示,孔子学院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证明十年前日内瓦大学成立孔子学院的决定非常正确。通过孔子学院这一交流平台,日内瓦大学与中国合作伙伴——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深厚友谊,共同举办了许多学术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孔子学院也成为推动日内瓦大学与其他中国伙伴合作的起点。他寄语孔子学院未来进一步发挥中瑞文化和学术交流的桥梁作用,并希望日后也到孔子学院学习中文。
瓦萨里、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参赞席茹、瑞士ACE & Company资本总裁亚当·赛德(Adam Said)等社会各界支持和关心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的四十位余位嘉宾到场共同表达对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的祝贺。
当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扬以“中国的共同富裕:背景、挑战及政策选择”为题作讲座并与日内瓦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者,欧洲工商、金融等各界人士六十余人在线交流探讨。该讲座也是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活动——“未来中国”系列讲座的第一场。宋扬介绍了中国共同富裕目标提出的背景,回顾中国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贫困和缩小贫富差距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日内瓦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Jaya Krishnakumar作点评,从收入均等化理论研究出发,讨论了与之相关的经济理论适用性问题和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
“新汉学计划”国际博士生座谈会当日举办。日内瓦大学从事中国研究的十余名各专业博士生代表参加座谈。金亦然主持座谈,张晨、中方教师包银辉回答大家关心的赴华学习相关问题。三位“新汉学计划”奖学金博士生夏欧赞(Ozan Sahin)、梁定远(Pierrick Porchet)、帕斯卡尔·布农(Pascale Bugnon)回顾了攻读日内瓦大学博士学位和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期间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和感悟,他们对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持和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丰富学术资源致以感谢,并表示希望孔子学院成为助力培养青年汉学家的摇篮。十余位参会博士生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大家收获颇丰,孔子学院汇聚了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和博士生,提供了中国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赠送数十位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著作中文版、法文版、英文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赠送书法作品“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责任编辑:陈蓦然)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