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欧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研究论坛(及博士课程夏令营在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举办。
此次研究论坛和夏令营得到了东道主阿尔托大学和易彼瑞亚(eBEREA –The e-Business/e-Commerc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 for Euro-Asian Collaboration)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欧及美国多所大学的共同协助,以及EU FP7 IRSES Marie Curie Program(欧盟第七框架玛丽居里国际合作计划)的资金支持。此次论坛和夏令营的中欧学术合作模式和实践方法为未来各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中欧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研究论坛及博士夏令营吸引了中欧相关领域的学者8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6人。这些学者分别来自中国、欧洲以及美国等多个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界,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于韦斯屈莱大学,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埃博学术大学,意大利特伦托大学(University of Trento),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31位学者和企业家们受邀在中欧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研究论坛及其博士课程夏令营进行了主题演讲和授课。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和商学院共有6名教师和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中欧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研究论坛及博士课程夏令营,并探讨了与芬兰大学未来的合作和发展机遇,比如签署院际的合作协议和校际的谅解备忘录MOU。中国人民大学的6名教师分别是:陈禹教授、方美琪教授、王刊良教授、付虹蛟副教授、王明明副教授和杨波副教授。其中陈禹教授在研究论坛做了题为“The Future of Information Society”(信息社会的未来)的主题演讲,陈禹教授和方美琪教授在夏令营给学生讲授了方法课“System Science”(系统科学)。方美琪教授作为研究论坛及夏令营筹备委员会主要成员,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其他老师也都积极地参与了论坛讨论和夏令营辅导等多项工作。8名学生分别是:柴雯、李秋迪、付东普、王滢、苏芳、保露、曹润和葛超,8名学生最后都取得了组委会颁发的结业证书和课程学习证明。
在中欧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研究论坛中,演讲者给大家介绍了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论坛讨论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思路和合作机会,这些都为未来的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家对未来的合作和发展都充满了信心,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博士课程夏令营期间,在各校老师的组织协调下,博士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收获。同时,每个学生在夏令营期间都结合自己研究内容做了演讲,完成了研究论文,并分组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计划。他们的研究论文经过完善后,将由eBEREA公开发表,产生的新的研究思路将成为申请新项目的基础。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