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1·中国新疆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共同承办。百余名中外代表参加论坛,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与新疆发展”主题展开对话,总结新疆与“一带一路”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探讨新疆地区交流互鉴与高等教育合作,展望未来新疆地区建设的发展前景。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代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权事务局局长唐献文主持论坛开幕式。
蒋建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八年以来,新疆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疆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交流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国向西开放、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应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进一步增进世界对新疆发展现状的了解,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共谋发展机遇,共享智慧成果,同时深化经贸合作、推动文化互鉴、加强学术交流,共促相互了解。
张东刚表示,新疆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处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新疆地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离不开高校发挥智力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和新疆渊源深厚、往来密切,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深化与新疆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与新疆高校构建纽带,积极创新“一带一路”学术交流与文化合作,以文化交流为本、以学术交流为重、以团结协作为上。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权事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左锋主持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索罗宁等作主题发言。
15日下午,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加强学术交流,增进互相了解”学术界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出席分论坛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鹏出席分论坛并作总结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秘书长兼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张晓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分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刘元春在致辞中指出,八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取得丰硕的成果,新疆成为“一带一路”交通枢纽地、物流集散地。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关心新疆发展的一举一动,用实际行动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开展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搭建文化沟通桥梁需要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希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能够开展更深层次的对话和交流,分享彼此看待和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经验,携手并进,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杜鹏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古丝绸之路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焕发新的生机,新疆在见证历史的发展中再度迈向“前沿”,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大学将积极开展与新疆地区的深入合作,深入挖掘文化教育合作领域的内生动力,共同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模式、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合作机制,更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方合作,坚持互学互鉴、共建共享、多边合作,共建海纳百川、开放畅通、共同繁荣的世界。
(责任编辑:李宇轩)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