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人大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立言”国际胜任力青年论坛举办
2021-12-02 10:32:23
10,557 次浏览
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辑:徐 小婷

11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外国语学院和国际组织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明德立言”国际胜任力青年论坛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受邀作《联合国在人口老龄化领域的立场和倡议》主题讲座。本次青年论坛分为“绿色城市‘加减法’”和“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养老”两个分论坛,共八组圆桌会议,吸引了来自全校各学院、各年级共一百多名本科生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吴健,副处长苗苗、张楠迪杨及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本次国际胜任力青年论坛旨在通过模拟的国际多元文化交流情境,为全校学生提供与同辈青年观点交锋的平台和与资深学者零距离探讨的机会,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胜任力。

“绿色城市‘加减法’”分论坛分为三组圆桌会议,共有49名同学参加。同学们组成不同的代表团,从各自角色和立场出发,阐述了当今不同群体和社会在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关切的问题。各代表团就城市高能耗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威胁、高新科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能源结构转型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社会不公以及全球变暖带来的威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养老”分论坛包括五组圆桌会议,共有70名同学参加。由同学们组成的代表团从各自角色和立场出发,阐述了当今社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关切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各代表团就如何建立和推广积极养老、健康养老理念、人工智能的应用所带来的隐私问题和伦理问题、数字化在老年人看护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各代表团还就这些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行动方案。

圆桌讨论问答互动环节,各代表团就不同提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共同目标,探索最优解决方案,增加和深化了大家对碳中和及社会老龄化的了解和认识。

圆桌讨论问答互动环节后,各位评委就各代表团提案的具体内容、参与者展示过程和方式进行了点评。

此次论坛最终从46个代表团、119位参与者中评选出16个最佳提案代表团和16位最佳风采个人奖。

本次论坛邀请到杜鹏、信息学院副院长左美云、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克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党委书记张喜华分别作了《联合国在人口老龄化领域的立场和倡议》《智慧养老:由来、现在与未来》《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发展转型路径》《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流》主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相关议题的知识背景和跨文化交际技巧的机会。

本届论坛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受到学生广泛好评。参加论坛的学生纷纷表示,他们是第一次参加此类青年论坛,论坛通过模拟国际会议这种形式,为同学们提供了全新的深度体验。大家不仅锻炼了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提高了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提升了综合素养。

由明德书院屈谨斌、社会与人口学院赵一睿和法学院汪宗鹏组成的代表团获得最佳提案奖。他们表示,从这次论坛当中获益匪浅,能与现场师生一同深入探讨智慧养老等社会议题,感到备受鼓舞。

最佳提案奖及最佳个人风采奖获得者、商学院本科生马婉一表示,非常感谢这个平台让她有机会对一些全球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同时能够抒发自己的见解,希望“国际胜任力青年论坛”能够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具有世界公民精神的人大学子。

最佳提案奖获奖组成员、劳动人事学院本科生李尚禧表示,参与论坛最大的感受是学会用积极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观念的诠释使她深刻认识到要批判地看待社会问题,全面认识其积极性与消极性,才能更高效地消解其弊端。

最佳提案奖获得者、信息学院本科生王玺表示,通过参加此次论坛,不仅得以现场聆听多场高质量讲座,了解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与老龄化问题的背景与成因,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能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思索具体的解决方法。

本次论坛旨在搭建专业性和影响力的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胜任力培养水平,是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国际胜任力青年人才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责任编辑:丁悦 杜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