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人大要闻
著名国学研究专家冯其庸先生家属向图书馆捐赠藏书
2021-12-23 08:00:52
11,602 次浏览
来源:图书馆
编辑:林 洁

近日,著名国学研究专家、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之女冯幽若作为家属代表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捐赠冯其庸先生藏书,首批共计约1.5万册图书,涵盖文学、历史、戏曲、书画、摄影等方面,其中以西域历史文化和红楼梦研究方面图书尤其珍贵,包括《红楼梦学刊》创刊以来的所有期刊。冯其庸先生藏书中不乏名家签名题赠的图书,还有大量其本人批注圈画及附有往来信件的图书,是现代学术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这批图书原收藏于冯其庸先生的通州“瓜饭楼”家中,全部由冯幽若加盖“瓜饭楼藏书”章,目前已入藏学校图书馆。

冯其庸(1924-2017),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人。著名国学研究专家,著名红学家。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50年至无锡市第一女中任教。1954年至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2008年1月改任名誉院长。2009年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先后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冯其庸一生成就卓著,素以红学研究扬名海内外,被誉为一代红学大家,在文学、历史、戏曲、书画、摄影等领域同样建树颇丰,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2011年12月,冯其庸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10月,荣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冯其庸一生爱书、读书、写书、编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说他一生都与书为伴,嗜书如命。冯其庸将其书斋命名为“瓜饭楼”,其藏书之丰富可与一家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藏图书馆相媲美。

冯其庸夫人夏菉涓、长女冯燕若、次女冯幽若都一致认为,这批藏书还是应该留在中国人民大学,入藏人大图书馆,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得到妥善的保管利用,更好地体现藏书的学术价值,更好地发扬冯其庸的学术精神。

此次捐赠体现了冯其庸先生与中国人民大学一生的情缘。冯其庸曾说过:“我这一生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成长起来的,在人大受过锻炼,得到培养,也历经风雨。我始终不能忘记人大对我的培育,不能忘记人大许许多多同甘共苦的同事和朋友,人大永远是我的根。”1954年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主讲“文学史”和“作品选”课程,1978年复校后又回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同时兼做《红楼梦》的校订工作。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又回到中国人民大学,以80余岁的高龄出任国学院首任院长,举起重振“国学”的大旗。

此次捐赠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专门召开冯其庸藏书捐赠协调会,要求图书馆以冯其庸捐赠为契机,加强人文大师学术资源的征集利用,体现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特色,将这方面的特色收藏打造成学校对外宣传展示的亮点。图书馆馆长刘后滨一行赴冯其庸通州“瓜饭楼”家中与家属商谈了捐赠工作的具体安排。

图书馆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冯其庸藏书专区,并尽可能还原“瓜饭楼”原貌,呈现一个实景书房,形成图书馆的特色主题类馆藏。

(责任编辑: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