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新疆财经大学西部高校师生座谈会在明德主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西藏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洪顺,新疆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艾光辉出席。
座谈会由袁卫常务副校长主持。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西部高校对口援助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将总结经验、加大力度继续切实有力地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他认为,学院合作是对口支援合作的基石,并提出了促进图书馆电子文献信息共享和科研学术交流,完善联席会议等各项内部建设制度等思考建议。
西藏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洪顺在发言中表示,党中央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的无私援助,有力地促进了西藏民族学院办学理念的更新,使学科建设充满生气与活力,科研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为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刘洪顺院长同时提出,面对“十二五”规划建设,西藏民族学院面临着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提升学术、学科服务能力等重大问题。
新疆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艾光辉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对新疆财经大学的对口支援具有推动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深远意义,并对中国人民大学的无偿支持与帮助表示了由衷的感谢。艾光辉副校长着重谈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对新疆财经大学在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组织联系等方面的贡献,同时表示,希望在继续推进对新疆高校对口援助,构建服务新疆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型、实体化科研平台,深化两校院系间对口合作,建立有效的远程教学系统等方面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的进一步支持。
来自新疆财经大学和西藏民族学院的挂职、进修教师傅冰、杨超、王勇、李爱琴、罗延焱、张继芳等先后发言。他们对人民大学为两校教师、学生提供进修学习机会表示感谢,并就增加双方科研课题申报项目、增设特色专业及课程建设、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对口支援新疆财经大学于2005年正式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对西藏民族学院对口支援始于2007年。在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中,中国人民大学曾多次获得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对口支援工作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对于西部高校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从而提高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推动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藏民族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受援办)处长张宏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后勤集团总经理黎玖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刘向兵,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研究生院、新闻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编辑 杨默 梦和)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