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为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挖掘馆藏资源,推出系列展览,上线红色文献平台,共享红色文献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资政育人。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文献平台自2020年12月开始建设,历时一年,2021年12月上线试运行。目前已上传红色文献书目数据12200余种,电子全文近12万页,相关研究400余种,并持续增加。
聚合多馆资源 实现统一检索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从延安宝塔山走来,历经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之演进,八十余载风雨沧桑、砥砺奋进,收藏保存了大量的红色文献。
人大馆藏红色文献极具特色。一方面,藏量大,馆藏红色文献达10000余册。另一方面,种类较齐全,学术价值高,文献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十六大类。孤本多、名人钤印本多,如毛泽东同志阅读过并钤签名章的《资本论》,范文澜、吴玉章等著名学者墨笔题名本等。此外,馆藏红色文献出版时间相对集中,集中于延安时期(1935-1948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8年)。
除本馆馆藏红色文献之外,平台还积极与上海图书馆等机构协作,拓展平台红色文献收藏范围,并实现了统一检索,支持多种检索方式检索。
聚合电子全文 实现数字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文献平台收录人大馆藏1100余册红色文献电子全文,并链接至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和上海市图书馆——革命(红色)文献知识服务平台,提供全平台文献的数字阅读服务。读者无需下载插件,即可阅读高清PDF全文。
聚焦专题研究 拓展研究范畴
红色文献平台以收集到的红色文献文本为基础,对党建、教育主题的红色文献分类编纂提要,并在平台上予以揭示。同时,该平台对相关研究(图书、课题、论文等)进行汇聚,用户可直接获取到红色文献相关研究最新进展,拓展研究范畴。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文献平台实现了多馆红色文献资源的整合及电子全文阅览,内容丰富,检索便捷,欢迎读者访问使用。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文献平台访问方式:http://hswx.ruc.edu.cn/;或者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网站,点击“特别推荐”——“红色文献”进行访问。)
(责任编辑:李驰浩)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