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载求真爱智,半世纪桃李芬芳。11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系)成立55周年庆祝大会在明德堂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回顾了哲学院(系)成立55周年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了哲学院(系)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和探索中国特色的哲学教学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新中国哲学教育、研究和普及做出的历史性、奠基性贡献。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哲学院55周年院庆题词“真学学真”,勉励人民大学哲学院师生脚踏实地、勤奋学习、追求真理。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中共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原江苏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中办《秘书工作》杂志原主编傅西路先生,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张建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等领导和人大校友出席大会。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方克立教授,中央党校校务委员兼哲学部主任贾高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庄福龄,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杨瑞森等哲学理论界知名学者出席。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党委副书记马俊杰、副校长杨慧林,原党委书记马绍孟、原副校长郑杭生,人大一级教授、哲学院教授陈先达,人大一级教授、哲学院教授张立文,人大一级教授、哲学院教授刘大椿及相关部处(院系)负责人和哲学院师生校友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葛晨虹教授主持庆祝大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从发展历程、名家俊彦、主要成就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介绍了人民大学哲学院(系)走过的55周年光辉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代表学校向哲学院的全体师生致以诚挚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他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前身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校哲学系之一。55年来,哲学院广大师生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为我国哲学教育做出了突出的令人瞩目的贡献,使哲学院成为我国重要的哲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培养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发源地。55年来,哲学院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自然辩证法》和《逻辑学》等专业国内第一本教材,成为我国哲学高等教育领域的经典教材,哺育了几代学人,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院是我国第一批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第一批一级学科授权点单位,是国内哲学院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教授最多、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系。哲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哲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骨干人才,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哲学系的系主任大多是人大哲学系毕业生,被誉为我国哲学事业的“工作母机”。55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校友及广大教师爱党爱国,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优良学风,回应社会需要,引领时代精神,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理论成果。
程天权书记指出,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来说,这既是历史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程天权书记向哲学院的师生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哲学院师生们紧扣时代脉搏,继续解放思想;第二,希望哲学院的师生们能够潜心治学,弘扬严谨扎实的学风,不为社会名利所诱,不为社会风潮所动,多出精品、上品、传世之作;第三,希望哲学院的师生们能够博采众长、融合古今、融通中西,将中国哲学推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程天权书记说,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哲学院的发展,努力将哲学院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哲学院。
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通过视频向哲学院表示祝贺,并在离校前专门为哲学院题词“天地无私、惟道是从”。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代表教育部向人大哲学院55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大哲学院与时代同行,在新中国历史舞台和哲学理论阵地,扮演了独特的角色,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哲学家,培养了一大批哲学工作者和富有哲学思维的人才,贡献了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和学术发展的思想成果,成为了我国培养哲学人才的“工作母机”和哲学研究的学术重镇。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人民大学哲学系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教师最多、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教学与研究机构,为我国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徐维凡副司长指出祝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秉承光荣的历史,弘扬优良的传统,再接再厉,再续辉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提高哲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深入研究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推动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人大校友朱维群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系)成立55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人民大学哲学院长期以来对中央统战部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中央统战部自2006年开始实施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百千万工程,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和人民大学合作举办“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由哲学院具体承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期。由这个班走出来的学员,普遍成为我们国家爱国宗教界的骨干,许多人走上了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的岗位。他指出,通过这几年的探索,人民大学哲学院积累了利用普通高校优质资源培养宗教界人士的成功经验,开创了宗教界人士教育培养的新范式,形成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哲学院兼职教授和院友叶小文代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就像在交响乐团中被誉为乐队灵魂的第一提琴演奏者一样,55年来,人大哲学院(系)在中国哲学教育的交响乐团中出色地担负了第一演奏者的角色,引领中国哲学教育团队奏出华美的乐章。他说,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就一刻也不能离开哲学的引领。类比哲学分论坛的题目“未来何以可能:来自马哲的声音”,叶小文以一个设问表达自己的心声,他说,“我想说未来如何可能呢?请聆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声音,来自这个“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顶级交响乐团的第一提琴手的声音”。
原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哲学院院友胡福明回顾了他在人民大学学习的经历。他说,众所周知,我参与起草、胡耀邦同志审定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的、积极的社会影响,但文章的主要理论和基本立场来源于人民大学哲学院的教益。他说,“当今中国需要大哲学家,时代呼唤大哲学家,我盼望、我期盼母校能够走出大哲学家,出大师,祝中国人民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哲学院院友周文彰在致辞中说,回顾过去,哲学系对中国人民大学来说,始终是一个引以自豪、增光添彩的地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对全国来说,始终是一个源源输送人才、令人钦佩的地方。他说,哲学院55年的发展史是一位位授业恩师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用辛劳和汗水浇灌桃李的的奉献史,是一批批莘莘学子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有毅力和勇气开拓创新的成长史,更是一代代哲学人用辛勤和支柱铸造辉煌的奋斗史。他希望哲学院继往开来、乘势而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正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中国当代名副其实的哲学重镇,55年来,人大哲学院不仅为繁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了一批又一批的重大研究成果,而且也为繁荣中国的哲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仅需要创造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伟大的文学和艺术,而且要创造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他希望人大哲学院师生和全国哲学同仁能够具有高举仰慕的心态、缜思凝练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寄托关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境界,一起创造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的自我,在世界的哲学之林中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为人类铸起一条通向远方的思想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哲学院教授陈先达风趣地指出,“我一辈子与哲学系相伴,受惠于哲学系,受恩于哲学系”。回顾了在人大哲学院工作50多年的经历,陈先达教授指出,哲学是道术结合、益智促新的“庖丁解牛”之大术,对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培养,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传承和人类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提供认识坐标和实践指南。陈先达教授祝愿哲学院的前程更加美好。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代表兄弟院校表示祝贺。他说,人大哲学系和北大哲学系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大哲学系成立时,北大的一批著名学者来到人民大学,1973年,人大哲学系的一批教师到北京大学任教,成为北大哲学系的一支骨干力量。两系的老师相互为对方授课,在学术过程中相互支持,两校的学生相互到对方学校上课,相互交流很频繁。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客座教授成中英指出,从海外的观点看,中国人民大学代表中国人民,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文化的发展,必须要以人民为主,而人民的智慧一定要由一个教育的最高机构来表达,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成中英回顾了他与人大哲学院(系)的交往和交流经历,祝愿哲学院有更好的发展、更辉煌的成就。
院友代表、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朱燕来在致辞中说,“人大哲学系的学者教授倾心授业解惑,教给我们理性批判的武器,让我们人生发展的道路上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我们一些终身受用的本领。”她希望人大哲学院在中国、世界文明面对的转折点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在促进人类认识、理性和文明的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学生代表,哲学院2009级本科生刘甘霖说,在人大哲学院的学习让他逐渐感受到哲学能够赋予人们质疑权威的勇气、指引大家去关注现实和追求真理、启发我们去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之所在。他说,“哲学虽曰‘无用’,实乃‘无用之大用’,让人跳出日常生活的琐碎,获得一种精神的自我认定和满足,一种理论的自我反思和升华。”
当天会上,举行哲学院院友会成立揭牌仪式,邵华泽、傅西路、周文彰、郝立新为哲学院院友会揭牌。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和1952年成立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教研室。1999年,宗教学系成立,与哲学系并称为“哲学系、宗教学系”。2005年5月依托哲学系、宗教学系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教授最多,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院系,人大哲学院成为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哲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哲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骨干人才,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哲学系的系主任大多是人大哲学系毕业生,被誉为我国哲学事业的“工作母机”。
相关链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寄语哲学院55周年院庆(视频)
【人民网直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系)庆祝成立55周年庆祝大会
(编辑 杨默)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