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党委开展系列关爱关怀老同志工作,用心用情为老同志办实事,增强老同志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离退休党委在岁末年初之际走访慰问125名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离退休党委书记冯诗松、副书记杨海燕,离退休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登门走访老党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送上了慰问品,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美好祝愿。
1月11日,冯诗松、杨海燕来到法学院离休干部刘素萍和哲学院离休干部田于老师家中,代表学校表达慰问,向老干部汇报学校近期重点工作,关切询问老干部的身体、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送上慰问品,送上节日的美好祝福,衷心祝愿老干部们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在慰问过程中,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对学校党委的亲切慰问十分感动,并表示会继续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离退休党委党支部书记、支委们平均年龄68岁,年长者76岁,有些老同志还身患多种老年常见病,但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登门慰问居住在北京各个城区的老党员、老干部,把学校党委的关怀关心送到老同志手中。
2021年冬至日,2022年1月6日和11日,离退休党委分别在离退休教工活动中心、城内铁一号老校区活动站和世纪城时雨园活动站召开老同志迎新春茶话会,慰问独居老同志并征求老同志对学校发展的意见与建议,老同志欢聚一堂,喜迎新春,感恩新时代,共话新发展。
在离退休教工活动中心茶话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简要讲述了自己近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方汉奇每天6点多起床后,通过手机、电脑、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介浏览、下载各种文章资讯,指导“关门弟子”完成博士生学业,晚上12点入睡。方汉奇是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史学者,也是新中国新闻史学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近96岁高龄的他,还在为学校新闻学科发展呕心沥血。
在城内铁一号活动站茶话会上,工作人员特意邀请了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的老同志代表、老校区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会议,老同志们围绕老校区环境、出行等方面提出了诸多中肯的意见。会后,经离退休工作处向学校反映,已将老校区北门开放列入学校2022年为师生办实事项目。
在世纪城时雨园活动站茶话会上,老同志们就养老驿站、物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为遐”志愿服务者为独居老同志们包了爱心饺子。
茶话会上,老同志们还就学校的发展建设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离退休党委书记冯诗松向老同志们致以节日祝愿,衷心感谢老同志为学校发展建设作出的贡献,并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发挥光热,积极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建设建言献策。他表示,离退休工作处将高度重视老同志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也将一如既往地把各位离退休老同志的美好生活需要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同志。
应老同志需求,2021年12月29日和30日,离退休党委联合后勤集团分别前往城内铁一号老校区和世纪城时雨园社区为老同志售卖熟食、主食、点心等食品,售卖活动深受老同志欢迎,前来选购的老同志络绎不绝,大家纷纷感谢离退休党委的为老同志办实事之举。
近期,离退休工作处为满足老同志需求,在离退休教工活动中心新增添了2台按摩椅,同时为加强老同志学习,在按摩室增添了观看时政新闻的电视机一台,让老同志们在舒心的环境中了解学习党的大政方针,紧跟新时代步伐,做到思想常新,信念永存。
(责任编辑:杜嘉懿)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