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战疫故事
点亮“暖心灯”!一堂堂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在这里讲述……
2022-06-04 10:03:41
5,485 次浏览
来源:财政金融学院 外国语学院
编辑:陈蓦然

一堂堂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讲到了课堂上、宿舍里、师生的志愿服务岗位上,“要成为特殊时期各种不确定中的‘确定性’”,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放松。财政金融学院和外国语学院持续推动提升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时期的校园守护者。

财政金融学院:筑牢疫情防控思想防线,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答卷。以此为契机,总书记高度重视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大思政课”。近日,面对当前复杂疫情形势,财政金融学院把一堂堂疫情防控“大思政课”讲到了课堂上、宿舍里、师生的志愿服务岗位上。

全院共上一堂课 领导班子带头讲

财金学子要坚定党的领导与坚定制度自信,践行使命担当与责任坚守,增强爱国主义、厚植家国情怀,尊重事实、科学防疫,遵法守法、提升文明素质。不断增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好打胜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

防疫走进形势政策课,坚守形策教育主阵地,弘扬伟大抗疫精神。5月25日,学院组织全院学生同上一堂课,党委书记带头讲授,邀请教师志愿者代表和部分学生志愿者代表做交流分享。

学院坚持学院领导当好“领头雁”,班子成员带头为师生讲授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疫情防控“大思政课”,学校封闭管理以来,孙华玲、罗煜等院领导值守在学校,辅导员奋战在一线,党员干部向前一步,引导师生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是所有工作的重要前提,充分了解党委政府、学校为坚守首都疫情防线付出的巨大努力。财政金融学院2020级本科生常玥表示:“在这次北京疫情大考中,我看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人民的共同配合,更有学校学院的统筹安排,老师同学们的志愿奉献,想到这些我不禁眼眶湿润。”

哪里有师生,大思政的课堂就延伸到哪里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指明了方向。财政金融学院把“防疫思政课”开到宿舍一线。一场“大走访”活动近期在学院深入开展,院长庄毓敏、学院党委书记孙华玲等全体院领导、党委委员,分别带领专职辅导员分批走访学生宿舍,开讲疫情防控“大思政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解惑,全方位夯实疫情防控下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校园防疫的工作网格。

学院教师们将疫情防控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教学科研结合,课堂上,老师们正在向青年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中国实行的防疫总策略;主流期刊和媒体上,学院教师不断发声,发挥学科优势,为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刻感受党的正确领导和巨大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除了在课堂上“言传”,老师们还奔赴抗疫一线“身教”,连日来,财政金融学院教师们积极响应号召,有的反应迅速,投入到学校的疫情防控保障工作中;有的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就地转化为防疫志愿者。应用金融系党支部书记吴轲表示,通过防疫志愿者的经历,身为海归学者的他更为坚定的认识到“动态清零”政策才是真正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最优防疫政策。穿上防护服,他们化身“大白”“小蓝”,用实际行动向广大学子诠释了践行使命担当与责任坚守。保险系党支部书记张俊岩表示:“初心的传承和理想的实现,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有决心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同学们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润物无声,大思政入耳、入脑、入心师生不能面对面,但交流沟通却不打折扣。5月中旬以来,借助线上方式和生动的案例,个性化“定制”教学内容,学院将疫情防疫大思政寓于各类专题专业讲座中,面向全体学生举办了科学防疫主题、疫情下情绪管理主题等多场系列讲座,专业类“云讲座”更是异彩纷呈,大思政课润物无声,使学生乐于其中。

学院的大思政不仅在思政课堂上,班团会上,深度辅导中,还在深夜灯下不停沟通的辅导员的电话里,在耐心接待,贴心安抚的班主任的聊天框中。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煜谈到,疫情暴发以来,学院党团学系统的骨干们站在最前沿,已经成为“大思政课”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的关键渠道之一。不当局外人,不做旁观者。广大财金学子吹响青春集结号,将“大思政课”的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全力投入到校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冲锋在战“疫”一线,以身体力行彰显奉献担当。“抗疫志愿活动,不仅使我有机会以微薄之力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也使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凝聚力,从而更坚定信念、更有力量!”财政金融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马睿文表示,志愿服务是一次生动深刻的思政课学习体验。


外国语学院:筑牢疫情防控“保障线”,点亮学生成长“暖心灯”

外国语学院党委党旗高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面展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坚决落实学校党委工作要求,全力护航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筑牢疫情防控“保障线”,点亮学生成长“暖心灯”。

坚守初心,“红色娘子军”守护校园师生平安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阎芳表示:“我把三人微信工作群名默默改成了‘红色娘子军’,做好超长待机的准备,不断互相打气和彼此心理建设,确保人在阵地在,咬牙坚持,打赢这场校园疫情保卫战,让学校党委放心。”这支驻校教师团队“红色娘子军”由阎芳、院办副主任陈宇老师、团委书记钟雪丹老师三名党员女老师组成,在封校时期,她们暂时离开家庭和年幼的孩子,将全部的爱投入学院防疫工作中,与教职工段皓晨一起跟同学们建立起“我们在一起”信心和理念,为师生服务24小时不掉线,增强了同学们对学院和学校的信任感与归属感。

(留守学院的老师们维持学院正常运作)

(凌晨00:30 阎芳老师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光)

用心用情:开启接诉即办快速反应模式

面对校园封闭管理、进出校政策调整、毕业生毕业等多个重要时间节点,外国语学院坚持直面学生关切、回应学生诉求、安抚学生情绪,始终与同学们在一起。通过院内师生诉求反映平台“外星人tape提问箱”,疫情期间共回复230余条提问、协调解决问题。老师们结合问题密度研判同学关注焦点,迅速召开专场发布会。5月20日晚,针对学生集中提问量较多的情况下,为快速解答同学疑问,疏解焦虑情绪,学院党委在凌晨12点半召开了一个多小时线上互动答疑交流会,130多名学生参会,同学们深受感动。近期,这样及时交流、充分答疑的“发布会”已经举办了5次,现场互动沟通学生问题累计280余条。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在一字一句耐心的解释中,全院上下在特殊时期凝聚力量,师生同心,坚定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的决心与信心。

“接诉”要快,“即办”更要快。学院准确把握学生诉求点后,即刻开启问题解决模式,提供了为本校升学学生寄存行李、校外老师代开处方药快递到校、驻校教师自驾车为学生提供行李校内转运快递点、夜间办公室留守值班老师提供开具紧急证明等服务,确保“事不过夜,随到随办,急事急办”。同时学院为在校内居住的离退休教师、在职教师、外籍教师等群体送去生活必需品、解决个性化问题,切实做到“以师生为中心”解难题、办实事。

(学院老师帮助学生转运寄存行李)

(学院为在校内居住的离退休教师、在职教师、外籍教师等群体送去生活必需品)

围绕教学:确保“三业”应急调整的稳定线

外国语学院坚持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两手抓,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确保疫情时期,学生学业、毕业、就业工作不断线。依托日常领导班子、党委委员、院级教学督导听课队伍,加大听课频次密度,及时发现问题,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学院快速反应,在全校最早确定多场景下结课考核方式的不同模式预案,受到教务处肯定和表扬。针对就业存在困难学生,实施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亲自跟未落实就业学生班主任、导师进行逐一联系,沟通学生情况,引导帮扶策略,更新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继续通过校友资源挖掘岗位机会,专项提供给未落实的毕业生。

不负韶华:文体活动丰富“战疫”生活

疫情期间,外国语学院组织一系列防疫科学知识讲座、公益学术讲座、文体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传递抗疫正能量。“新冠疫情形势及防疫要求”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为同学们分析疫情形势明确防疫要求;“红色翻译家沙博理和路易·艾黎研究”学术讲座讲述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校史多语种翻译比赛将专业学习与校史精神相结合,鼓励学生坚定信念,扛起责任,共同“战疫”;外院足球队举办毕业生足球赛,队员们在绿茵场上释放压力,放松自我,用汗水和欢笑送别毕业生。



师生共情:构建服务育人的思政课堂

回应诉求疑惑安抚焦虑情绪的深夜答疑会、帮助毕业生搬运行李变身货拉拉司机的老师、帮助滞留机场学生凌晨一点半开具的紧急证明、踩着小摩托在校园里飞速穿行的辅导员、有问必答接诉即办的“外星人提问箱”……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外国语学院坚持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抗“疫”战场上,同学们也表达出对学院满满的爱意。

学院学生在朋友圈等平台对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达感谢同时学院在职教师、离退休党员开展了“写给青年学子一封信”活动,一封封书信饱含了对人大青年学生共克时艰,与党和国家共呼吸共命运的深情鼓励。

“要成为特殊时期各种不确定中的‘确定性’”,面对当下疫情严峻状态,外国语学院将团结带领师生一起攻坚克难,持续推动提升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时期的校园守护者。一堂疫情防控的生动“大思政课”,守牢课堂教学主阵地,用好身边活教材,上好思政实践大课,我们“防疫”不忘“育人”,在战“疫”中凝聚信心,传递力量。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微]点亮“暖心灯”!一堂堂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在这里讲述……

(责任编辑:张凯怡 何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