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夏,疫情突发,文学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师生员工众志成城,勇担使命,开拓思路,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靠前指挥,步调一致抗疫情
文学院党委委员、党政班子成员提高站位,靠前指挥,每日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强化责任担当。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陈剑澜带头驻校,组建校内教职工工作团队,坚守一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院发展各项工作。学院细化分工,提高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联动,以“1+1+1(党委委员/党政班子成员+班主任+辅导员)”的模式成立工作小组,以学生为中心,各组成员下沉到本硕博各班级,及时传达学校疫情防控调度会精神,面对面答疑解惑,全方位了解学生实际困难并推动解决。
学院积极动员学科带头人、杰出学者、教研室主任群策群力、协同育人。一方面,组织开展线上学术活动、研讨沙龙、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另一方面,做好所在专业教师的动员,关心、关爱、引导、帮助学生,确保同学们在非常时期学业不荒、毕业不乱、就业不愁。
(学院学科带头人、杰出学者等开展“我的大学”师友沙龙分享)
完善机制,通联体系全覆盖
文学院抓住关键窗口期,持续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针对教职工采取每日问卷星收集核查核酸检测结果、身体健康状况等信息,针对学生群体先后制定了班级通联体系方案、学生健康日报监测方案、核酸检测排查方案、校外学生工作要点等,有条不紊、扎实细致推进各项防控工作。
学院在总结前期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以“学院-疫情防控班级联络人-通联小组组长-组员”为一体的四级双向联络机制,构建覆盖全体学生的通联体系,充分发挥学生骨干队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锋作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党旗昭彰,战“疫”集结担使命
学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先锋志愿者队伍。招募令一经发出,迅速集结了八十多名师生。志愿者们踊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去,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教职员工志愿者冲锋在前,他们在学校东门引导往来人流、在林园家属区把关站岗、在世纪馆采录核酸检测身份信息,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学生党员志愿者也不甘其后,踊跃报名,成立了一支支专项工作小分队,他们是北园出入保障的守护者,是逐一确认返乡同学位置状态的信息联络者,是为学院公共区域绿植浇水的护绿使者,是开展各项线上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是书写战“疫”故事的宣传报道者……
(每个志愿服务项目都能得到同学们的积极热烈响应)
令人暖心的是,文学院教职工一线防疫事迹刊出后,收获了全院师生发自内心的满满点赞。他们既是“经师”,也是“人师”,让同学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汇聚起全院师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耐心沟通,入理入情解疑“疫”
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专职辅导员深入各班级,耐心沟通,随时为学生答疑纾困,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面对北园与静园研究生同学出行与住宿方面的紧急调整,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线上恳谈会,学院党委书记颜梅、副书记胡玲莉、副院长杨庆祥和专职辅导员向班主任和北园静园居住学生代表解释政策,整理汇总反馈学生意见建议。副院长陈奇佳值班期间,进一步了解学生困难,持续跟进解决问题。学院静园区19名学生全部转到贤进楼居住。当晚,胡玲莉和教学与科研办公室主任张革到贤进楼看望学生,学院办公室主任吴壹香第一时间为同学们购置电扇,回应学生需求。
文学院将师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5月6日,邀请校医院副院长汤欣为全院师生作专题讲座,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帮助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同时,学院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何以解忧”个体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四期。
学院校内值守老师开创了形式活泼的“西瓜樱桃会”,与各专业同学、毕业生代表、志愿者同学进行了轻松而深入的交流,倾听并帮助大家解决学业、就业、毕业问题,舒缓学生心理压力,目前已经举办4场,王贵元、徐楠、燕海雄三位老师分别受邀参加。同时,联系热心校友为学生提供线上实习机会、分享租房“避坑”经验。在 “5·25大学生心理日”中,文学院与统计学院联合举办“新雨初晴”邮件交友活动,帮助大家缓解特殊时期的心理困扰。
稳中有序,保障“三业”不断线
文学院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学业、毕业、就业工作的开展,保障“三业”不断线。
学院党委邀请“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党委委员、各党支部支委、教研室主任、师生代表等开展专题研学交流会,进一步压实教师育人责任,落实好对所有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线上教学督导,班子成员带头听课,及时反馈意见建议,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学业、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指导作用,要求导师每周与学生进行交流。面对学期课程调整等变化,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与授课教师一对一沟通,与各年级、各专业同学交流,结合专业特点,形成了期末结课明细表和工作方案,全力保障期末考试监考工作有序开展。
学院持续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党政班子成员、班主任、导师、专职辅导员包干负责,开展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岗位推荐、签约咨询、政审等就业相关工作。5月中旬以来,累计“一对一”服务学生70人次。党团学办公室主任罗观应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邀请,为全校毕业生分享高校就职经验。学院盘活各类校友资源,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丰富学生就业渠道,陆续开展“复兴栋梁、强国先锋”职前训练营。首场训练营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为题,邀请优秀基层工作者为毕业生进行公务员岗位培训,帮助同学们走好求职入职路。
精彩纷呈,文学与你“疫”路陪伴
文学如期会,与君话故乡。第十五届文学节“文学与故乡”自4月份开幕以来,学院克服特殊时期的种种困难,组织了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充实的系列活动,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场场精神盛宴,有效疏解了大家疫情下焦虑的情绪。
5月11日、17日分别举办的“乡·像·享——关于故乡的图像的分享”对谈活动和优秀作品展播会,以故乡的图像为核心,采取跨学科、跨媒介、多视角、多形式的对谈思路,带领同学们一同感受和回顾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域的故乡记忆与怀乡情节。5月21日,常培杰老师主持的“此心安处”线上对谈活动邀请嘉宾就文学与人生选择抒发己见,探讨疫情期间的“此心安处”。文学节“笔墨流觞”创意写作大赛、“故音新声”方言配音大赛也在持续进行中。
面对“书读不进去怎么办呢?”“如何面对疫情中巨大的茫然感”等问题,5月22日,文学院举办“生活·读书·志业”——“我的大学”师生沙龙,杨慧林、徐正英、徐楠、陈剑澜、胡玲莉等几位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深度交流,在活动中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我,思考和探寻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文学院副院长陈涛为全校师生作题为“光影战‘疫’:疫情再现与人文思考”的讲座,并主持别具一格的“星空电台”节目,将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张一帆老师作题为“回眸电视剧《西游记》开播四十年——兼怀杨洁导演的文化自信”的讲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眼里有光芒,肩上有责任。文学院师生在疫情这场大考中,用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战“疫”故事,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吴珏林)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