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专题新闻
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团结抗疫 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封闭不封爱 温暖驻心间
2022-06-06 15:04:26
2,612 次浏览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
编辑:曾 慧

5月以来,面对本轮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里谱写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抗疫故事,留下了一幕幕难忘的温暖瞬间。

(学院班子连夜召开疫情防控专题党政联席会)

学校封闭管理以来,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光斌靠前指挥部署,从组建应急防控力量、关心关爱离退休教师和全体师生,到封闭期间学院的教学安排、毕业生答辩、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方面进行精心部署和安排。班子成员团结合作,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和上级部门要求,敢于担当,甘于奉献,誓要带领全院师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蒲国良连续住校值守十余日,走访宿舍,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抗疫,渡过难关。夜深人静时,蒲国良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他用行动诠释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和责任担当。其他院领导和学院教师们也始终心系学校和学生。副院长黄大慧、翟东升多次召集教务科和相关教职工就线上教学安排的细节逐一敲定落实,确保教学工作有序正常开展;副院长方长平、吕杰、黄岩,与校内力量密切配合,组建工作群、组织线上漫谈会、接送紧急就医的学生、与学生们一对一谈心谈话、及时响应学生关切……学院班子、班主任、授课教师、导师等多种力量一起,给了学生疫情下最坚强的依靠。中国人民大学十佳班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梁雪村在线上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授马得勇,教职工嵇先白、吴迪、张杨、黄城、林宇轩参加世纪馆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

(教职工悠悠参加朝阳三里屯街道中纺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本轮疫情以来,在学院党委的号召下,多位师生加入到了抗疫志愿服务的队伍中,他们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用汗水折射出共产党员的品格与担当,用行动书写了人大国关人在抗疫一线最美的故事。

疫情阻隔了校园内外的人员流动,但阻隔不了浓浓师生情。校园封闭管理以来,学院举办了“云上国关·同心抗疫”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在“静下来”的日子里好好“充电”。学院还专门开设了 “温馨国关妙妙屋”匿名提问箱,自上线以来已累计回答近百条提问,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对学生们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学生科史小宁、教务科李凡多次开车护送紧急就医的学生到医院,陪伴学生至凌晨;史小宁前往封控区给学生送药,“一句‘谢谢老师,我已经好多了’就是莫大的安慰”。团委黄城和学院办公室林宇轩一直驻守学院,与校外各科室密切配合,确保学院各项日常业务有序开展。

在学院教职工无私奉献、同心抗疫精神的感召下,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组成了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举办了首期线上师生漫谈会。跨越了身份、年级、空间上的阻隔,居家办公的教师、留校学习以及离校返乡的学生们共同参与这场漫谈。漫谈会上,学生们不仅在交流分享中缓解了学业和生活上的焦虑和压力,也获得了各方面的宝贵经验。看到住校教职工辛苦忙碌为学生们处理各项工作后,学生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主动到办公室协助住校教职工一起工作,同时号召学生们做好自我管理就是对校园疫情防控最大的贡献。

国际关系学院全体师生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同步,同心协力,守望相助,在这场“大战大考”中凸显了“温馨国关”的闪亮底色。疫情终将结束,但人大国关人在抗疫过程中凝聚出的向心力、战斗力,国关师生共同用行动书写的精神力量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责任编辑:刘晓阳 张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