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应用经济学院组建“杰出学者先锋队”,争当疫情防控“志愿者”“先锋队”,在防疫一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他们坚守岗位,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守土尽责。
刘逸楠,2021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研究领域为健康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刘逸楠表示,我很荣幸可以在当前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成为一名核酸检测志愿者。很巧的是,我作为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服务的这一天,也是我回国一周年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我完成学业,从洛杉矶飞回北京。一年后的同一天,我可以作为志愿者,为“大白”们助一份力,为学校的防疫工作贡献自己微小的力量。这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增加了我的社会参与度、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也提升了我对于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相信日后的自己不仅可以从专业知识方面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传道授业,也能做到以身作则,传学生“立世之德”。
吕一飞,2019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21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曾在新西兰财政部任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能源经济、财政政策。吕一飞表示,现在疫情防控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作为一名在校的青年教师和杰出学者,我理应站在抗疫的最前线,和各位同事与同学一起,守卫我们共同的家园。当我得知校内核酸检测工作力量薄弱,急需在检测现场进行身份核验的志愿者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执行任务的当天早上,我总共服务了将近700位校内的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而且没有出任何纰漏。虽然坐了整整四个小时,脖子已经僵了,但是我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满足。在接下来的抗疫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决服从学校的安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
陈佳莹,2020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同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陈佳莹表示,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非常荣幸参加学校的志愿服务,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我祝愿所有同学、教职工、家属都能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情,相信风雨过后有彩虹!
陈浩, 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研究兴趣主要为能源经济学和气候变化经济学。陈浩表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当敢为表率。作为人民教师,我们立志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担当有为、敬业奉献的栋梁之材,那么首先需要自我驱动,成为优秀的先行者、引导者,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疫情期间,我们需要理解、支持国家防疫政策,积极响应学校的防疫要求,并助力实现防疫目标,做好表率、引导工作。同时,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学生的成长,疏导学生情绪,辅以生活交流、学术讨论,促进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毕业之际,也祝愿每一位即将离开人民大学、开启人生新旅程的同学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发挥个人才干,不负青春,不负期待!
孙三百, 2014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2019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收入分配。孙三百表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工作繁杂辛苦,广大党员同志冲锋在前、随时应战,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力量的感人事迹,令人感动和敬佩。作为一名新发展的预备党员,我一定要向老党员老同志们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承担更多任务、解决群众困难,发扬光荣传统、践行优良作风。
卢昂荻,2020年毕业于新加坡管理大学,同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经济地理学。卢昂荻表示,只有穿上那一身防护服,才真真正正地体会到志愿者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自己能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感到自豪。我承担的工作是负责留学生和未携带身份证人员的身份信息输入,对我的沟通能力、工作效率、准确度有较高要求,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这次志愿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管理人员、学校全体师生的不易与付出。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抗疫之战!
李越欣,2021年毕业于荷兰蒂尔堡大学,同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研究领域为文化经济、公司金融、另类投资。李越欣表示,井然有序的校园离不开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我感受到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精神。感谢防疫工作者不计回报的奉献,感谢所有人的付出和坚守。作为一名党员和青年教师,应该勇于担当作为,努力践行初心使命,希望能够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曹佳,2020年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同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曹佳表示,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这是对我们心性的考验,也让我们回顾过往,重新定位未来。未来会怎样,取决于我们所有人今天的选择。相信我们共同努力,定会早日战胜疫情。
苏立,2013年毕业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2020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苏立表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上课教书育人、下课检测抗疫的双重体验,让我更深切感受到以教育为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责任感。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希望能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帮助,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这也是在抗疫期间,我们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体现。另外,我也有机会参与到一线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工作中,为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的核酸检测提供支持,履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李浩然,2021年毕业于爱荷华州立大学,同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李浩然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阶段,作为在校青年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担当。能在这个时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义不容辞。在世纪馆核酸检测保障服务过程中,我总共服务了1150位同学、教职工及家属,整个过程中大家井然有序,积极配合防疫人员指示,让我深感人大防疫众志成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在全体人大人的积极奉献配合之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责任编辑:刘晓阳 张凯怡)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