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战疫故事
文学院学生志愿者防疫工作纪实
2022-06-14 14:14:01
5,853 次浏览
来源:文学院
编辑:何 睿

5月以来,北京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文学院全体师生迅速响应北京市防疫政策,贯彻学校防疫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不仅在短时间内紧急成立了一支教职工防疫志愿工作先锋队伍,同时面向学院招募成立了一支“党员带头、党旗指挥、党章鞭策、党性引领”的学生防疫志愿工作先锋队伍,为学院900余名学子服务。

在这支学生志愿者队伍当中,有的即将毕业离校,有的选择继续求学前行,有的在屏幕背后完成繁重的信息处理工作,有的冲锋志愿服务一线,主动坚守、站岗执勤。这些文苑英才,不仅是求知若渴、学海泛舟的优秀学子,更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院同学的守望战士、守卫先锋。他们不吝芳华,向学院师生立下坚毅决心与坚守承诺;他们勇毅向前,用亲身行动诠释着“为同窗冲锋,在家园站岗”的深切内涵。

崔一珂:是党员,就要做好一面“旗帜”

对于校园封闭管理、同学们存在焦虑担心的情况,2021级硕士1班党支部书记崔一珂及时收集同学们的问题与诉求,并及时在学院组织召开的党支部书记会议上反馈,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崔一珂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身为党员,首先要稳定自身情绪,做同学们的“定心丸”,尽己所能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并传递正向信息,做好上传下达,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有效衔接”落到实处。

在北园出入保障志愿先锋队招募时,崔一珂主动请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其他同志相互配合并有序开展北园轮岗值守,协助保安和老师维持秩序、确保通道畅通,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这项工作看似轻松,实则“一刻也不得清闲”:不仅要帮助同学们搬运行李、耐心讲解进出校操作流程,还要不厌其烦地提示大家出示健康码、佩戴好口罩。炎炎烈日下,“是党员,就要做好一面‘旗帜’!”,她说道。

参与志愿服务以来,崔一珂充分感受到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文学院党员先锋队面向全体学生党员招募,提供志愿服务参与平台,鼓励同学们亲身践履,在新的岗位上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增进理解互信、推动沟通交流。她坚信,只要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坚定信心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晴天终会归来,阴霾终会驱散。

许鹏:坚守党性,牢记党章

作为首批北园出入保障志愿者轮流值守,保障北园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许鹏等同学的志愿服务工作如同一剂定心丸,不断鼓励着同学们坚定信心,携手渡过眼下难关。

担任文学院专职辅导员期间,许鹏曾承担了学院学生疫情防控的主要工作,每天密切关注疫情防控联络群的通知,第一时间将消息传达至各位同学,并结合相关政策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回应同学们的诉求。步入繁忙的学习生活之后,许鹏仍主动投身志愿服务,把做志愿带来的参与感、成就感视为学习生活的调剂,尽管已经承担多次志愿服务工作,但谈起这些经历时,他还是略显遗憾地说:“很多志愿活动总是报不上名,不然可以做更多。”

许鹏是学院党员志愿先锋队的骨干力量,始终把党性追求放在首位。“需求就是要求,指令就是命令。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同学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这是党章、党性的要求,是义不容辞的。”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许鹏的工作也向着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的方向不断调整和完善。许鹏对学院疫情防控“战线”上其他同志的艰辛感同身受,他说:“当我站到小北门的那一刻,才真正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地需要‘我们’。”许鹏表示,作为学生,发光发热、服务奉献的机会本就不多,能够为学院,为同学们多做一些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保障各项事务正常运转,是一件充满成就感的事情。

谢久胜:用身体力行,向母校“致谢”

看到志愿者招募的通知后,2019级硕士研究生谢久胜积极响应号召,成为北园出入保障先锋队的一员。“当时想到北园里住着很多同学,尤其是文学院大部分硕士生都住在北园,就想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帮助。”谢久胜说。从担任班干部与学生骨干的经历中,谢久胜积累了丰富的组织能力和实践经验,对学院公共事务有强烈的责任感与奉献热情,主动担任组织协调志愿工作的队长,并动员身边同学加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在北园出入保障志愿工作中,谢久胜主要负责在北园进出口处站岗,维护出入秩序并提醒同学们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当观察到部分同学在刷脸进出过程中遇到问题,谢久胜走上前轻声提醒同学调整面部神态、戴好眼镜等,帮同学们实现更便捷有序通行。对于仍无法刷脸出入的同学,谢久胜主动记下姓名、学院等基本信息,协调这部分同学走人工通道。每天站岗工作结束后,他及时将这些信息提交给值守老师,推动门禁系统进步完善。他回忆:“前期,北园门口经常出现排长队登记的问题。经常在我站岗期间,登记名单上就有数十位同学。后来看到系统得到升级调整,大家能够更加便捷有序通行,排队登记的同学显著减少,我感到特别开心。”

作为即将离校的毕业生,谢久胜对文学院有着深厚的眷恋与不舍。在毕业论文致谢中,他表达了对一众师友的感谢:“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感觉到了作为一名文苑学子的温馨,也充分领会了作为一名人大学子的幸福。”在志愿者岗位上,谢久胜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诠释着人大人的奋斗与坚守。他说:“希望‘人大人’之间多一些理解与互助,也期待更多的同学加入疫情防控志愿队伍中,为守护和谐安宁的校园贡献力量。”

朱悦锋:钻研对接“技术活”,干好防疫“体力活”

朱悦锋是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主要负责数据汇总和报送,以及后续核查与联系反馈。这个工作成天与数据打交道,看似简单,实际却十分复杂:需要主动查找搜集数据并精准到位。例如统计每日离校学生情况时,要逐一与同学们确认是否登机登车、是否到家、是否需要隔离等等,还需要各班疫情防控联络人的协助与每一位同学的配合。“这项工作表面上看是数据处理,实际上还是跟人打交道的‘技术活’,如何跟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对接是重中之重。”朱悦锋表示。

同时,疫情防控更是一个“体力活”。令朱悦锋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某天凌晨,一名同学出现发热症状,需要他人陪同前往海淀医院就医。“当时这位同学身体和精神都非常虚弱,又是第一次独自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没有时间多想,我选择陪他一起面对。”后来,这位同学表示感谢,令朱悦锋很受触动,感觉“一切艰难与辛劳都不值多提,能真正帮助到每一位同学才是最令人幸福的事情。”在朱悦锋看来,无论是否得到理解或配合,“只要有同学需要,只要我能提供帮助,那就应该坚持并且继续下去。”

对于刚成为学校骨干计划第八期成员的朱悦锋而言,亲身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让朱悦锋越来越理解学校和学院为保障师生安全健康所倾注的大量心血。他说:“无论现在处于何种阶段,都要学会尽力珍惜、享受当下的时光。多一点快乐,少一点遗憾。疫情必将过去,胜利终将到来!”

新闻报道组:生命的感动,值得被记录

在本轮防疫志愿新闻采访报道工作中,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瞳完成了对晋于惠老师和崔一珂两位学生的采访,采访之余两位师姐还为王瞳解答学校政策、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晋于惠处理学生工作时的耐心、崔一珂参与志愿服务的担当,都令王瞳印象十分深刻,备受鼓舞。在采访陶曲勇老师和谢久胜时,对“如何应对疫情下的负面情绪”这一问题,陶曲勇回答:“用阅读调整心态,让心理变得强大。”谢久胜说:“每位同学都身心健康,便是为疫情防控做出的最大贡献。”这都令2019级本科生杨巧莉印象十分深刻。2021级硕士研究生耳诗莹也说:“采访张革老师之前,我从未想到教务老师疫情期间的工作如此繁忙。这也让我体会到,老师们并非超人,他们只是选择在疫情时刻挺身而出。”

新闻报道工作,让2019级本科生王津在面对和倾听每一位真实个体的过程中更加理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与艰巨,这个同理、共情的过程,也让2020级本科生柴雨佳体会到学院老师及同学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学会看到平凡中的伟大。同样的,采访过程中让2021级硕士研究生山雨禾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兼职辅导员许鹏说的“需求就是要求,指令就是命令。”榜样的党性力量与谦逊品格,令山雨禾备受鼓舞。

2020级硕士研究生汪静茹是第二批加入宣传小分队的志愿记者,至今她都还记得,5月27日一早看到学院官微《“我们一直都在”:文学院教职工防疫志愿工作纪实》这篇文章时,内心泛起的感动令自己一度哽咽。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学院老师们一直都在,他们挺身而出为学生保驾护航。她想,一篇纪实的内容毕竟有限,还有更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师生,谁来续写他们的战“疫”故事?于是,汪静茹也选择加入了这场接力赛,向“前辈们”学习,尽自己一份力量,继续书写那些守护者们的生动故事。

吴珏林是这两次防疫志愿新闻报道工作的统稿人,采访师生的同时也负责收集同学们的稿件并整合完善,在陈涛、罗观、晋于惠三位老师的指导下将稿件不断补充、打磨,并负责推送排版与设计工作。至今仍令他记忆犹新的是燕海雄老师那句充满诗意的“志愿服务队伍点亮漫天星火,我们便是银河中的一颗又一颗”,以及张革老师对同学们的衷心寄语:“坚强无畏的心态,是面对疫情的一味良药”,在文学院师生的防疫志愿工作奋进过程中,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每一个字都体现出文学院师生的生命态度、文学情操与顽强精神。

从分工采访到统稿完善,从推送排版到审核发布,新闻报道工作小组在各环节同心协作、紧密配合,最后呈现出内容扎实、赏心悦目的新闻推送,以此向抗疫前线参与志愿服务的师生们致敬。我们看到:战“疫”一线的老师、同学们,身上都闪烁着乐观与无私的光芒,这束光明亮且温暖、恒定且坚毅,使学生安心、让学院放心、令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坚信:文字与图片的背后,是鲜活的灵魂与滚热的心血,全体文学院师生在防疫志愿工作中的无私奉献,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宣传工作的意义也便在于,让同学们的工作被看见、被关注;让老师们的付出被理解、被珍惜。

文苑英才、不吝芳华;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面前,在学院师生的迫切需求面前,文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总是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不舍昼夜、不辞辛劳,让党旗飘扬在防疫志愿队伍的最前方,将个体的力量熔铸成保护全院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的钢铁城墙。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线与后方,文学院学生志愿者队伍“为同窗冲锋,在家园站岗”,誓要打赢这场“硬仗”,迎接不久后阴霾终将散去、胜利终将到来的明媚阳光。

(责任编辑:陈蓦然 张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