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要求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担负起金融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重任。如何提振市场信心、增加有效需求,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货币金融政策的首要发力点。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活则经济活,当前稳增长稳就业的重点之一是稳投资。投资具有乘数效应,增加投资,能带动原材料、技术和劳动力投入生产,最后增加数倍于投资的商品和服务产出,为增加消费提供强劲的动力。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应想方设法扩大贷款,满足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需求,在稳投资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与此同时,还要确保投资的高质量,不能盲目扩大投资,为了增加投资而投资,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更不能上马破坏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项目。
一方面,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发力,股份制银行要充分挖掘潜力,大型城商行要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各主要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调动各方面力量,高效对接有效信贷需求,强化政策传导。
另一方面,金融系统要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工具,从扩增量、稳存量两方面发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进度,坚持市场化原则,平衡好信贷适度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作者涂永红,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原文刊载于《经济日报》2022年6月11日第5版)
(责任编辑:刘晓阳 何睿)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