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凌晓峰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杨强教授访问信息学院,并作了题为“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的报告。来自信息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理学院和环境学院的近200名师生倾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计算机系教师何军主持。
凌晓峰教授、杨强教授都是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方面的专家。他们都在海外大学任教20年以上,指导了诸多的硕士、博士生,共发表过300多篇期刊和会议论文,担任过诸多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和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的主席或程序委员。
凌晓峰教授、杨强教授的报告基于他们最近合作完成的一本新书: Crafting Your Research Future – A Guide to Successful Master’s and Ph.D. Degrees in Science & Engineering。这本书告诉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应该怎样做研究。书中介绍了如何挖掘好的研究课题及想法,怎样展开进一步研究,如何将新的想法和研究结果撰写成高质量的论文等。
两位教授与师生共同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分享了研究生活的苦与乐,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报告会、通过他们编写的书籍能够引领大家走上正确的科学研究之路。
报告会后,何军老师再一次对两位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希望大家都能从报告中得到启发,掌握正确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为科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报告人简介:
凌晓峰(Charles Ling)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获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双学士学位,1989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获博士学位,随后在加拿大西部大学(原西安大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现为终生教授。同时他还是加拿大西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数据挖掘及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凌晓峰教授与他的团队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应用,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与决策论等领域取得了显巨的研究成果,并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凌晓峰教授现任IEEE TKDE, ACM TIST,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等期刊副主编,全加华人协进会伦敦分会董事,北京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资深技术顾问,中南大学客座教授等,他还曾任加拿大人工智能大会主席,中国微软研究院访问研究员,西部大学学生学者及中国教授协会主席等。
杨强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和1987年在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和天文学系分别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在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到1995年先后任滑铁卢大学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95年到2001年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Simon Fraser)大学任副教授和教授,同时担任NSERC工业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以来,在香港科技大学任副教授和教授。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已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现为华为公司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教授。IEEE会士,IAPR会士,ACM杰出科学家。现任ACM TIST创始主编、IEEE Intelligent Systems编委、其他期刊和会议编委、ACM 人工智能协会(SIGART)副主席、国际人工智能学会(IJCAI)董事会成员;担任ACM KDD 2010、ACM IUI 2010等会议联合主席、国际人工智能大会(IJCAI)董事会成员、2015年IJCAI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2012年ACM 国际数据挖掘大会(KDD)主席。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