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
10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各党支部(清华大学本科生党建标兵党支部/创建单位新雅19党支部和新雅20党支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本科联合党支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共81位师生党员,举行线上跨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围绕“踔厉奋发,再谱新篇”这一主题,深入学习和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举行两校标杆党支部之间的交流分享,同悟新思想、共扬新精神。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郑水泉出席,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党工组组长、副院长阮东,副院长张伟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吕学明、副书记白洁参加了本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清华新雅书院学生党员谢佩瑶、人大历史学院学生党员马紫晨联合主持。
过勇表示,党的二十大是一个重要节点,在此背景下,两院党支部联学联建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人大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交流学习是非常可贵的机会。过勇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对于二十大报告的学习建议:一是原原本本学,每名党员同志都应深入学习报告原文;二是融会贯通学,要结合中央纪委书面报告、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重要讲话、参加广西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等材料融会贯通地学习,才能更好地体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三是广泛动员学,近日来清华和人大两校都进行了热火朝天的学习,期待广泛深入动员之后能有更多的集中交流;四是结合实际学,新时代青年应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党班团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环节,深入感悟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
郑水泉指出,清华与人大同为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奋斗者,高校联学共建的互动形式为师生党员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搭建了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郑水泉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做不忘初心、理想远大的奋斗者,深刻认识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使命,找准强国一代的历史坐标,自觉将青春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二是做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奋斗者,把以学立身作为价值遵循,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增强创新能力;三是做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奋斗者,做到将理论与现实相观照,将格物致知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阮东表示,党和国家把教育放在了更加核心的位置,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牢记嘱托、肩负使命,培养拔尖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阮东肯定了本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的意义,期待未来开展更多深入合作交流,开拓党建工作事业与思路,展现两校和而不同的精神风貌、胸怀国之大者的共同使命担当。
吕学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向青年发出时代号召,期望青年学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吕学明希望新雅书院和历史学院的党支部发挥好团结、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设学习型、实践型、争先型党支部,希望党的二十大成为青年党员认识时代、规划人生的新起点,在未来的道路上学有所成、行有所效。
联学联建活动中,两院师生代表积极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感悟和各自党支部建设的经验。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张伟特介绍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部分板块的内容,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主题,结合如何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新雅的书院制培养模式探索等工作实际深入解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倪圣茗从“五个牢牢把握”切入,带领与会人员重温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和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学生何辰晨、刘仪轩分别进行了题为“青春向党,青年奋进”“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的分享,号召大家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人。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学生杨诗雨、郝悠扬分别以“青年敢为,奋字当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为题,勉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尽责、积极锻炼本领,不负历史使命、时代重托;历史学院本科联合党支部书记马紫晨、新雅书院2019级带班辅导员占元就党支部建设经验进行了分享交流。
参与本次联合主题党日的党员纷纷表示本次联合党日收获颇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专业所长,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用青春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董涵琪)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