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拟入选人员名单,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张峰、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李崇轩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创新新星项目。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市财政经费支持,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实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科技骨干,提升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后备力量。本年度共计产生164位拟入选人员(150名创新新星、14名创业新星)。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郑祥、统计学院教授许王莉、信息学院教授许伟和物理学系教授张威此前也入选该计划。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重点人才”“重点项目”和“重点机构”为抓手,将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充分结合,理工学科在科技人才储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近五年,理工院系教师中有超过20人次入选国家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理工学科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聚焦“重点人才”发展,奋力开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学校“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贡献力量。
附:入选教师简介
张峰,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委员、高专委委员。201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同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数据库、高性能计算,主要研究大数据环境中压缩数据的高性能直接处理与分析。在USENIX ATC、SIGMOD、VLDB、TPDS等会议、期刊发表CCF A类论文三十余篇,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与会议的审稿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ACM SIGHPC中国新星奖等。
李崇轩,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概率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生成模型、近似推断算法和相关方法在半监督学习、持续学习等场景的应用。代表性工作有:一致性理论下最优的半监督GAN方法Triple-GAN;扩散概率模型在最大似然意义下的最优反向方差估计Analytic-DPM。荣获机器学习领域重要国际会议ICLR 2022年杰出论文奖,2021年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9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和2017年微软学者。入选2019年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责任编辑:董涵琪)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