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职业开发与管理系、劳动经济学会职业开发与管理分会和中国人民大学组织行为学研究所主办的2022年职业发展学术研究立冬论坛暨职业研究沙龙(第14期)在线上举办。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生涯教育、就业能力与工作繁荣”。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范为桥,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关晓宇,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谢义忠分别做主题演讲。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文霞主持论坛,教授王桢、副教授于坤、助理教授金秋萍分别对报告作了点评。来自全国近200位职业开发与管理和组织管理领域的教师、研究生和企业实践者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范为桥的报告主题为“大学生涯教育的细化与深耕”。范为桥首先对大学生涯教育的现状进行介绍,表示目前中国大学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师资队伍初步具备,实践咨询积极开展。但是生涯教育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教学效果、咨询实践和效度研究。范为桥从理论上阐述了生涯教育精细化的路径,提出要理论先行,关注社会现象,并且要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进行分析。范为桥分享了他开展的四个大学生职业发展调查,考察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生涯活动、学习情况、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等状况,并且从性别、社会阶层和代际差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生涯教育的未来方向进行讨论,强调了生涯教育资源投放中心需从学校层面转到学生个体层面。王桢就样本特征和调查结果关系、调查对于高校职业生涯课程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晓宇的报告主题为“变革时代的工作繁荣”。关晓宇首先介绍了后疫情时代的工作重构。在此背景下,关晓宇结合自身的研究,尝试回答变革时代个体如何实现工作繁荣。关晓宇分享的三项研究分别着重探讨了适应力、重塑工作定位和个体资源对个体职业行为和工作繁荣的影响。最后关晓宇分享了其团队关于工作繁荣的结果变量的元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无边界和易变性的职业生涯时代,以保持活力和学习为特征的工作繁荣状态对个体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金秋萍就技术变化对工作繁荣的影响、工作繁荣的概念和工作繁荣的实践启示等问题与关晓宇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谢义忠的报告主题为“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的结构探索和量表开发”。谢义忠首先在西方就业能力理论和国内就业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员工的就业能力进行了构念上的探索,以结构化访谈和编码的质性方法创新性地建立起了包含8个维度和42个就业能力指标的“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谢义忠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和企业管理情境的企业员工就业能力量表,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了验证,发现量表不仅具有高信度,且可以显著预测员工的周边绩效、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等重要效标。于坤就职场人群就业能力研究的价值、已有理论概念的扬弃策略、就业能力框架的外部效度等问题与谢义忠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讲座的结尾,周文霞对嘉宾的精彩分享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论坛的目的、举办形式、未来展望等进行了介绍。此次学术论坛展示了职业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践动态,推动了前沿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
(责任编辑:徐小婷)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