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社会治理文理交叉平台主办的“AI+Science”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开峰与会致辞。南方科技大学讲习教授、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东晓受邀作主旨报告。深势科技首席科学家、戈登·贝尔奖获得者张林峰,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陈云天,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严骏驰,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苏,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刘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磊,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祝晓斌,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朱利平,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魏哲巍、准聘副教授刘勇、准聘助理教授胡迪、准聘助理教授黄文炳、准聘助理教授李崇轩、博士后高泽峰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由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孙浩、准聘副教授许洪腾主持,线上线下一百余位听众参加。
王轶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重要指示,为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确定了发展之路。王轶表示,2019年学校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人工智能、勇闯无人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正式成立了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三年半以来,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积极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发展人工智能基础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联合法学院、新闻学院等共同建设智能社会治理文理交叉平台,在跨学科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期望学院能继续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广交学术人才,与兄弟院校、同行的专家学者一道,加强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做出更大贡献。
杨开峰系统阐述了中国人民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的建设理念,他表示,交叉科学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大学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所做出的一项战略举措。研究院致力于聚焦推进“数字+”领域相关工作,统筹全校力量在数据治理、数据流通、数据定价等方面开展重大基础性研究。截至目前,已在原有文理交叉平台基础上新成立了七个校级跨学科研究团队。高瓴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相关研究中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作用。
会上,张东晓作了题为“科学机器学习中的知识嵌入与知识发现”的主旨报告。之后,王磊、陈云天、严骏驰、黄文炳分别以Generative AI for Science、DISCOVER:基于符号数学和强化学习发现开放形式偏微分方程、AI求解器探索:离散与连续两个方面、几何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在科学任务上的应用为题,分享了相关工作成果,所分享的研究涉及智慧能源与碳中和、计算量子物理、科学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
研讨环节,与会学者围绕AI for Science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课题展开了讨论。交流议题包括科学机器学习中知识的嵌入和知识发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挑战和解决办法,统计和知识提前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在AI for Science领域中统计学的角色,是否可以在AI for Science领域做开源社区,AI for Science的哪些研究方向可以与社会科学产生联系等。
(责任编辑:郑嘉珊)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