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中国人民大学名校长培养基地揭牌暨开班仪式在国学馆116报告厅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名校长培养基地总负责人、教授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冯惠玲;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人大附中名誉校长,原人大附中校长,名校长培养基地总顾问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名校长培养基地执行负责人、首席专家、教授刘复兴;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党委书记、人大附中校长,北京学校校长,名校长培养基地实践导师刘小惠;人大附小七彩教育集团总校长,人大附小党委副书记、校长,名校长培养基地实践导师郑瑞芳;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名校长培养基地理论导师、教授周光礼以及15位名校长培养对象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关工委、教育学院、人大附中、人大附小等单位近百名师生参会,揭牌与开班仪式由刘复兴主持。
朱信凯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宣读了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中国人民大学名校长培养基地成立文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要求,经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公示并推荐、资格复审等,中国人民大学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大学等10家单位获批名校长培养基地,以3年为一个周期,培养150位基础教育阶段的名校长,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承担15位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任务。
随后,朱信凯与刘彭芝共同为名校长培养基地揭牌。
朱信凯、冯惠玲、刘彭芝共同为名校长培养基地理论导师、实践导师代表颁发聘书,为名校长培养基地首批15位培养对象颁发学员证书。
名校长培养代表、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薛义荣,刘小惠、郑瑞芳,周光礼先后发言,表达了对名校长培养计划的热切期盼,希望充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与名校长培养基地,通过导师与学员的学习交流,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环境,培养更多新时代“大先生”,共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揭牌与开班仪式之后,刘彭芝以“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为题作开班第一课。她认为,教育离不开爱与尊重,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她希望各位学员始终思考教育的源问题,博古通今学习教育,放眼全球理解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开班第一课由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名校长培养基地理论导师周建华主持。
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此次中国人民大学名校长培养基地开班活动历时两天,接下来名校长培养对象将通过专题讲座、校园参观、附中附小实地考察等形式,全方位了解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理念,深度参与基地的相关培养活动。
附: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名校长培养基地培养对象
(按姓氏首字母为序)
安 媛 天津市第四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陈加仓 浙江省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书记、校长
陈汉明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
陈 平 湖北省黄冈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
陈广东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堵琳琳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付 飞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黄 巾 江西省南康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李长江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李红艳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刘世彬 北京市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校长
刘仕东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第二中学校长
王仕斌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薛义荣 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曾 斌 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汪浩然)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