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至26日,北京第三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在秉承学校育人与科研并重的理念指导下,积极鼓励师生参加本次重要学术交流活动。本次科报会中国人民大学共计报送论文33篇,获奖24篇,获奖占比72.7%,获奖率在北京高校居于领先地位。获奖论文中,2篇论文荣获一等奖,8篇论文荣获二等奖,14篇论文荣获三等奖,同时荣获“甲组优秀组织奖”。体育部共有11人参加本次大会的会议报告。
本次科报会是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首都高校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级别论文报告会。大会旨在提高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用体育思政引领高校体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风气,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等环节的创新,强化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推进学校体育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本次科报会以“探索创新 成果共享 体育思政 健康中国”为主题,共收到来自北京市各高校报送的论文1092篇,共有561篇论文获奖。会议主要采取大会主题报告、大会分会场报告的形式进行。本次科报会通过交流、了解和掌握首都院校在教学、科研、工作等情况,汇集了首都高校体育师生集体科研成果,构建了学术成果展示、科研共享的交流与学习平台,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力量,启发了人大体育工作的新思路,对人大体育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上午的主会场大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分为三个分会场进行分组报告及讨论。担任本次科报会评委的人大体育部主任李树旺教授被邀请作为第三会场的嘉宾主持人对参与报告的师生进行点评和指导。在报告环节中,张荣子同学在第二会场的运动训练与群体活动方向专场中作《北京市大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主题报告,于永晖老师在第三会场的体育相关学科方向专场中作《体育素养概念再辨析》主题报告,丁品榕同学在该会场作《学校举措塑造青少年体育爱好-基于京津冀冰雪运动大样本调查》主题报告。三位师生在报告环节表现出色、逻辑清晰、观点鲜明,获得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参会师生在主会场合影留念)
人大师生在本次科报会中表现优异,积极参与交流研讨,相互学习,充分体现人大体育人的风采,展示出人大师生体育科研的新成果、新视野、新活力和新目标。体育部老师表示今后会在教学、科研和工作上更加努力,以高水平的教学成果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夯实人大体育的学术建构,以高品质的研究成果服务国家体育战略,在理论上不断认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育人方式中不断推陈出新,为推动高校体育发展和体育教育改革献计献谋。
(责任编辑:董涵琪)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