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会见了前来调研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国承彦一行,双方就加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合作进行座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陪同会见并主持座谈会。
林尚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两个结合”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完成国家交办的重大任务。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承载着打造符合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高地的重要历史使命,应当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秉承创新性、世界性、中国性原则为联合研究生院提供支持,努力将研究生院打造成为既有中国特色、又为世界瞩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圣地。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德化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民族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创新精神、精深专业素养和开阔国际视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人才。
国承彦介绍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海内外分中心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人才招聘引进工作进展,以及专项研究生招生工作、研修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课建设等情况。她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为联合研究生院提供了大力支持,特别是为学生量身打造了“面向世界的儒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等高质量课程,受到一致好评和积极反馈。中心将进一步整合意见建议,总结经验方法,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加快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高地,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胡百精表示,作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的共建院校和联合研究生院的秘书处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将进一步创新培养理念、转变思想观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和留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学术舞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顶尖研习者的姿态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做出应有贡献,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哲学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秘书长臧峰宇汇报了秘书处近期工作及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建设情况,表示将进一步做好专项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探索博士生导师共建机制、推进共同课建设、重视学术训练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阐释。
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扬从人才选拔、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思政教育等方面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培养特点,并提出了提升生源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人才培养、重视交流合作等方面建议。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刘皓、国际交流部部长张旻、研究生部副部长杨宽情分别发言,围绕提升专项研究生培养特色、完善培养方案、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高效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利用优势资源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党政办主任罗建晖、国内合作办主任刘甡、历史学院副院长周施廷、国学院副院长梁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参加座谈。
(责任编辑:陈蓦然)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